她是助力“格?;ㄩ_”的小志愿者,
她是用微笑面對逆境的陽光少年。
他是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的“小使者”,
他是致力于古井保護的“環保小衛士”。
在最美的人間四月,
讓我們共同認識一下最美的他們,
2019年4月份“新時代江蘇好少年”!
助力“格?;ㄩ_”的小志愿者
范淑媛,女,2007年10月出生,常州市第二實驗小學五(5)班學生。一年級時,范淑媛的媽媽作為志愿者前往青海囊謙縣支教一個月。通過和媽媽視頻,范淑媛了解到在西部偏遠地區,有一群渴望知識、渴求成長,卻因貧困失學的同齡人。于是,她帶著同學們踴躍參加各類助學公益活動,為西部的兄弟姐妹們送去精神食糧。2017年起,她連續兩年暑假跟隨媽媽一起去囊謙縣參與“支教”,成為“格?;ㄎ鞑恐鷮W”小志愿者。她克服高原反應,與藏族同伴同吃同住、共同學習,還擔任了“格桑花”廣播站的小主播,教小伙伴們漢語拼音、成語,宣傳衛生保健知識等。她用日記記錄下自己參與“支教”的點滴經歷,將它們命名為《愿做一朵格?;ā罚⒂?018年11月由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她想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帶動更多的人關注西部的孩子、關注西部的教育。
用微笑面對逆境的陽光少年
李敏玉,女,2006年9月出生,揚中市八橋中心小學五(1)班學生。她患有先天性腦癱,因為病情她右手嚴重變形,身體也彎成了S型,但她身殘志堅,用自信的微笑和陽光的心態感染身邊每一個人。在家里,她主動為家人分憂,不僅可以做到生活基本自理,還能幫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在學校,她刻苦學習、善思好問,學習成績名列前茅。剛來上學時,同學們看到她行動不便,總有人快步走上去搭把手,幫一幫她。李敏玉總是微笑著說:“謝謝,我能行?!北M管自己身體不便,但她卻樂于助人,同學們向她請教學習上的問題,她從不厭煩。每逢學校舉辦各類活動,她也都盡可能來到現場,為同學們加油打氣。她的理想是做一名特殊學校的老師,將來幫助更多像自己一樣的孩子,讓他們學會用微笑面對生活,讓世界充滿愛意。
漢字筆畫速辨“小達人”
徐睿,男,2006年4月出生,沭陽縣懷文中學初一(312)班學生。他從小愛好廣泛,喜歡彈鋼琴、收集各種槍械模型。在學校里,他低調謙虛,成績優秀,深受老師和同學的喜愛。徐睿對辨析漢字筆畫數有著獨特的天賦,每當語文老師講解完漢字的偏旁結構之后,他就速記漢字的形狀和筆畫。只要一有空,他就和字典為伴,尋找一些比較復雜難寫的漢字,強化自己的理解力和記憶力。2018年,出于鍛煉提高自己的目的,他報名參加了央視《挑戰不可能》節目。在場上,他淡定自若的“四連殺”讓對手驚訝到“懷疑人生”,也讓嘉賓們為之震驚。徐睿說,漢字是中國人的智慧結晶,每一位中國人都應該為擁有如此古老和美好的文字而感到驕傲和自豪。能速辨漢字筆畫并不是最終目的,更希望通過這種特殊的形式讓更多的人愛上自己的母語,學習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致力于古井保護的“環保小衛士”
馬梓霖,男,2010年11月生,徐州泉山區中心小學二(2)班學生。他喜愛家鄉徐州的人文歷史和傳統文化,尤其對錯落城鄉的古井有著濃厚的興趣。一口古井、一段歷史、一份傳承,在老師、父母的鼓勵和幫助下,他利用寒暑假和周末,行程1000多公里,對城鄉300多平方公里范圍內的古井,通過收集資料、實地走訪、現場取樣等方法進行深入調查,2年間收集了徐州城鄉30多口古代水井各類資料,先后寫了100多頁調查日記,拍攝了300多張照片和30多部視頻,并參與撰寫《徐州市主城區古井水質與現狀的調查報告》,這項研究獲得第十四屆徐州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第三屆徐州市科技創新“市長獎”。馬梓霖深深地感受到,保護古井、保護水資源應該是每一位徐州人的責任,他多次在班級和學校進行各種形式的宣傳介紹,引導更多同學了解古井、喜歡古井、保護古井,讓一口口古井煥發新的生命活力。
他們是愛、是暖、是希望,
是最美的人間四月天!
點贊,2019年4月份“新時代江蘇好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