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瑞(關愛“無聲世界”的陽光少年),男,2007年11月出生,南京市立賢小學六(4)班學生。他從小熱心公益、樂于助人,受到身為聾人學校教師的媽媽影響,尤其關注聾啞兒童這一特殊群體,經常和他們一起參加各類社會活動,努力讓更多的人共同關愛這群生活在“無聲世界”的朋友。他在助殘日積極組織愛心義賣活動,將所得款項捐給聾校用于圖書角建設。他常利用班會課等機會,主動為同學們講述聾啞同學身殘志堅的故事。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他定期和聾啞朋友親情連線,錄制防控新冠肺炎的手語視頻,拍攝個人防護用品小視頻等,幫助他們提高防范意識、了解防范知識,科學做好居家防護。
沈向陽(心向陽光的小小朗讀者),男,2009年6月出生,邳州市明德實驗小學五(1)班學生。他很小就參加各類公益活動,敬老院、福利院、留守兒童讀書點,都留下過他志愿服務的身影。作為一名誦讀愛好者,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為幫助居家的同齡人克服焦慮和恐懼的情緒,他在媽媽的幫助下組建了邳州“抗疫家心育”正念親子朗讀群,通過朗讀與200余名同齡人共同樹立信心、傳遞力量。他還和媽媽一起參與“蘇鄂同心抗疫”線上心理咨詢活動,帶著妹妹給小區物業人員送去自己做的餃子、饅頭等。他說,雖然自己能做的事情很少,但也希望能為疫情防控盡一份小小的力量。
趙李慕子(勇于追夢的蒼梧小記者)女,2008年11月出生,連云港市實驗學校五(1)班學生。
身為蒼梧晚報的“資深”小記者,她多次參與“為港城美麗書畫卷” “尋愛國印記港城少年行”等主題實踐活動,用青少年的視角講述港城故事,爭當文明禮儀的傳播者和踐行者。居家防疫的這段時間,她時刻關注疫情防控的新聞動態,看到白衣天使們奮戰在抗疫一線,內心深受感動。為表達心中的敬意,她給鐘南山爺爺寫了一封信,不久后竟收到了鐘南山的親筆回信?!扒⊥瑢W少年,愿風華正茂;期投身杏林,更以行證道”,鐘爺爺真切的祝福讓她和同學們都備受鼓舞。她和同學們紛紛表示,要“好好學習,將來做一個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
章郁詩桐(千里共勉同戰“疫”的好少年),女,2006年2月出生,濱海縣第一初級中學八(52)班學生。在這個特殊抗“疫”時期,她積極響應“蘇鄂紅領巾手拉手”倡議,第一時間錄制視頻為黃石的同學們送去祝福,給她們加油鼓勁。和黃石的同齡人“云結對”后,她時常在線上與他們交流學習體會、相互了解當地疫情情況、溝通防護心得、分享居家花樣“宅”生活,介紹家鄉的風土人情等,鼓勵他們要樂觀向上、堅定信心。她還用零花錢買來洗手液等用品送給小區物業和保安,協助他們張貼防疫宣傳語,提醒鄰居們自我防護。她最大的心愿就是疫情結束后到黃石朋友家做客,感受這座城市重新綻放的生機與活力。
鄭星辰(與爸爸并肩戰“疫”的小暖心),男,2009年7月出生,揚州市東關小學五(2)班學生。疫情防控期間,他每天與在馳援武漢抗疫的爸爸視頻,為爸爸加油鼓勁。在家里他是“小小監督員”,每天提醒家人勤通風、不聚會,出門戴口罩,回家要洗手;在班里他是“小小科普員”,常在線上班隊會為同學們普及科學防疫小知識;在小區他是“小小宣傳員”,協助物業張貼防疫宣傳語,提醒大家做好居家防控。了解到一線防護物資緊缺,他主動拿出積攢多年的零花錢,請爸爸代捐給武漢的慈善機構。他堅信,只要大家齊心協力,就一定能戰勝病毒。
史秋然(聲援抗“疫”的愛心小歌手),女,2011年8月出生,宿遷市宿豫區實驗小學創新17(A)班學生。她多才多藝,主持、唱歌、彈鋼琴樣樣拿手;她樂于助人,常代表學?!靶『P恰敝驹刚叩骄蠢显罕硌莨澞?,為貧困山區孩子捐贈衣物書本。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她和當老師的爸爸一起創作了歌曲《長長的寒假》。她參與修改歌詞,為唱好歌曲她自彈自唱不斷練習,拍攝MV時不叫苦不叫累。
這首歌在學習強國、文明江蘇、文明宿遷等主流媒體廣泛刊播后,點擊播放率超過5萬次,在少年兒童群體中引起強烈共鳴。史秋然說,這首歌的創作讓自己收獲很多,希望自己的聲音能給宅在后方的小伙伴一點信心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