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訊(記者李彤)百花凋零春草萋,又是一年清明時。市防疫指揮部結合南通疫情防控目前的形勢,從3月27日起對公墓、骨灰堂等殯葬服務機構實行有序開放祭掃,以最大限度地滿足廣大市民群眾對祭掃的需求。
今天(2日),市民政局聯合市文明辦等部門向全社會發布“清明文明祭掃倡議”:在大家緬懷先烈、悼念先人、寄托哀思的過程中,倡導科學文明綠色的祭祀方式,重在營造“移風易俗、文明祭掃、綠色生態、平安清明”的良好氛圍。
一、做無煙祭掃的踐行者。
今年清明開始,全市殯葬服務單位嚴格實行“無煙祭掃”。疫情防控期間“不出門、少聚集”就是對自已、對家庭、對社會的最大負責,子孫的安康也是逝者對后輩最大心愿。廣大市民可通過登錄“南通民政”微信公眾號、“南通百通APP”或各縣(市)區及公墓已有祭掃平臺,用新時代的方式緬懷先人,寄托哀思。在這個特殊時期隨“疫”應變,除“網上祭掃”外,還可以通過建立親屬微信群、微視頻、講先人故事、書寫寄語、制作紀念卡等簡約方式緬懷已故親人和故友。
二、做文明祭掃的傳播者。
珍惜生命的過程,注重活著的質量。廣大黨員、干部、共青團員以及志愿者,要以身作則,用尊老愛老、撫老助老的傳統美德立起厚養禮葬的理念。對不文明祭祀行為要堅決抵制,以自己及親屬的實際行動,引導、帶動、影響廣大群眾積極響應,用親情陪伴、照顧守望兌現人生的“幸福賬單”。各中小學校、幼兒園要通過開展“小手拉大手”等活動,倡導廣大師生、家長從點滴做起,摒棄陋習,讓從儉辦喪,文明禮贊成為江海大地新風尚。
三、做綠色祭掃的監督者。
廣大城鄉居民要自覺維護法律法規,發揮主人翁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自覺摒棄跟風攀比、大操大辦喪事的行為,對違禁燃放煙花爆竹和違規焚燒的行為積極勸阻、舉報,做到不焚燒紙扎紙錢、不擾亂公共秩序,不破壞公共設施,共同維護節日環境。
讓清明回歸“清明”,需要全社會達成共識,積極配合,形成合力。在此,也呼吁社會各界共同行動起來,做文明祭祀的“帶頭人”,用實際行動移風易俗、倡導新風,在堅守戰“疫”成果的同時,過一個綠色、低碳、安全的清明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