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中央文明辦和省文明辦有關要求,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市總工會、團市委、市婦聯、南通報業傳媒集團、南通廣電傳媒集團在全市組織開展了第八屆全國道德模范候選人推薦工作。經廣泛發動、逐層推薦、組委會研究、部門把關、市文明委領導審定等程序,擬推薦郭鵬、沈亞秋等2名同志作為第八屆全國道德模范候選人。
根據推選活動工作程序,現將我市第八屆全國道德模范擬推薦候選人名單和簡要事跡面向社會公示。公示時間:2021年4月29日至2021年5月3日。公示期間歡迎社會各界和廣大干部群眾評議監督,如有意見,請實名向市推選活動組委會辦公室反映。
市推選活動組委會辦公室通訊地址:南通市崇川區世紀大道6號南通市文明辦,郵編:226018;電話:0513-85098592(傳真)、85215592;電子郵箱:ntwmb@126.com。
南通市推選第八屆全國道德模范活動組委會
2021年4月29日
郭 鵬
郭鵬,男,漢族,出生于1989年2月,中共黨員,現任國網如東縣供電公司供電服務中心副主任、國網江蘇電力(如東公司)退役軍人共產黨員服務隊隊長。
郭鵬是一名碩士研究生, 27歲主動報名援藏,入選“東西人才幫扶小組”,負責拉薩市堆龍德慶區的電網改造升級。他心系藏族同胞,攻堅克難,用燃燒的青春點亮了雪域高原。援藏結束后,他又擎起了“國網江蘇電力(如東公司)退役軍人共產黨員服務隊”這面閃光的旗幟,繼承傳統,創新服務,贏得了各方贊譽。郭鵬勤于學習,善于動腦,以自己的學業、專業特長,革新服務設施,創新服務舉措,體現了一位優秀青年黨員的時代精神。
2016年10月12日,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征招援藏人員,郭鵬主動報名,并成功入選“東西人才幫扶小組”。
在江蘇援藏幫扶小組里,郭鵬是最年輕的一個,也是唯一的一名全日制碩士研究生。作為“項目經理”,他在一年半的援藏工作中,主要負責拉薩市堆龍德慶區的電網改造升級。
當地“措麥”村磨房旁的一臺變壓器容量只有30千伏安,平日里用于炒青稞的電磨根本無法運轉。村民們為了能夠吃上炒青稞,只有將家家戶戶的家用電器全部關閉,這才能夠勉強維持電磨的運轉。這一幕深深刺痛了郭鵬的眼睛,不久之后,一臺100千伏安的變壓器取代了原來的變壓器。
南嘎村牧區有9戶牧民每年會在那里居住4個月,因為地處山上,距離山下的電網主干線差不多有20公里距離,且道路崎嶇坎坷,項目實施成本很高。但為讓藏民“戶戶通電”,郭鵬帶領施工人員,吃住在海拔4000米多米的施工現場,歷盡艱辛終于將300多根電線桿樹立起來。
為了加快工程進度,郭鵬在施工項目部住了近50天。沒有床,他就用一塊三合板搭在幾只木箱上當作床鋪。吃飯不便,他就用泡面充饑。項目部毗鄰京拉公路,車輛來來往往,噪音不絕于耳,每天夜里,郭鵬差不多要到兩三點才能入睡。奮戰之下,項目工程比自己預定的目標還提前了10天。
在援藏的506天里,郭鵬一共回了三趟老家,一次是回去舉辦婚禮,一次是兒子出生,還有一次是加入黨組織。有一次,妻子去醫院做產檢,路上一個急剎車,方向盤抵到肚子上……回想這些,郭鵬深為愧疚。
援藏歸來后,郭鵬擔任了國網江蘇電力(如東公司)退役軍人共產黨員服務隊隊長。疫情嚴峻期間,他帶領服務隊隊員們主動請戰,為全縣120余處防疫值守點接電,對全縣定點醫院、防疫物資生產企業、防疫隔離點等疫情防控重點單位實施專項用電檢修……并義務獻血近10000毫升,募捐31600元。
郭鵬和隊員們的身影經常出現在一些孤寡老人、困難群眾、軍烈屬家里。但凡老百姓求助,他們總是第一時間趕到。打掃衛生、買米、更換煤氣罐這樣一些日?,嵤?,都成了他們的“份內事”。
作為隊長,郭鵬這幾年里從未休過一天年假,每年大年夜都是在服務隊的值班室里度過的。
為優化電力營商環境,服務隊還成立了項目保障組,對重點項目實施“保姆式服務”。企業客戶從申請用電到完成送電,由5年前的98個工作日縮減至現在的24個工作日。
為了提高工作效率,郭鵬積極研究探索:依托“互聯網+”,修訂了“五快搶修工作流程法”;主導研發了“如東共產黨員服務隊搶修”微信應用小程序、“磁吸式太陽能發光體電力線路警示器”等技術項目;通過將TTU(智能配變終端)與用戶側電表前的集中器數據打通,實現了由“用戶報修、被動搶修”到“主動感知、主動搶修”的巨大轉變;由他設計的“帶水平校準的測繪專用三腳架”獲國家專利。
在國家電網有限公司第七屆“服務之星”勞動競賽中,郭鵬獲得“優秀服務之星”稱號。2020年,榮獲江蘇省五一勞動獎章。
沈亞秋
沈亞秋,女,漢族,1974年3月出生,中共黨員,現任江蘇省如東縣城中街道農業農村和社會事業局副局長,南通市第十五屆人大代表。
沈亞秋除了擁有親生父母外,還有三對“父母”:丈夫的前女友的父母、公公婆婆、丈夫的伯父伯母。20年來,她就像對待親生父母般溫暖著這三對老人,特別是與丈夫“前女友”的父母組成了一個特殊的家庭,演繹了一場跨越血緣關系的人間大愛。
1997年,在掘港鎮文化站工作的沈亞秋與在公安系統工作的張恒俊相識,兩人互生好感。當張恒俊告訴沈亞秋,因為前女友莫小惠得白血病去世,自己答應過小惠要把她的父母當成自己父母一樣孝順時,沈亞秋被眼前這個誠信有情的男人深深地感動了,并表示愿意和他一起履行愛的承諾,照顧莫永鑒和馬桂蘭兩位老人!沈亞秋不僅將自己女兒取名張莫凝雨,中間加上了莫姓,在馬桂蘭生病的7年中如同女兒般悉心照顧。馬桂蘭去世后,沈亞秋以女兒的身份料理后事并提出讓莫永鑒老人搬到縣城,跟自己一起住,如今,莫永鑒老人一直和這個家庭生活在一起。
除了遵守承諾,跟丈夫一起照顧前女友的父母,沈亞秋對待公公、婆婆也同樣用心。婆婆由于患多種腦梗,中風摔倒,引發股骨破裂,不幸落下癱瘓的后遺癥,長年臥床不起,婆婆同時還患有嚴重的阿爾茨海默病,護理難度非常大。公公同年又被查出肺癌晚期,沈亞秋帶著老人四處尋醫,即使第二年自己身患癌癥,也傾盡心力照顧公婆。對丈夫的伯父、伯母,沈亞秋同樣也給予了超越血緣的愛。伯父伯母一直在湖北工作,無兒無女的二老將張恒俊的妹妹過繼來給自己當女兒,并在湖北安家。退休后的二老回到了如東老家,誰知偏偏又雙雙中風,都留下了左半身偏癱的后遺癥。從一開始的買米買油,到買藥看病,到后來伯母植物人,伯父癱瘓在床,沈亞秋都把他們當成自己父母一樣照顧,直到二老雙雙離世。這10年來,夫妻倆共送走五位老人,她本人也落下一身病。
沈亞秋用一雙纖瘦柔弱但又不失男子漢的鐵肩,挑起了3個家庭完美和諧的重擔,演繹了一場超越血緣的人間大愛。
先后榮獲江蘇省三八紅旗手、江蘇省最美警嫂、江蘇省道德模范等榮譽稱號,家庭被評為全國最美家庭,首屆全國文明家庭,并受到習近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接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