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市總工會、團市委、市婦聯、南通日報社、南通廣播電視臺七部門聯合組織開展了第二屆南通市道德模范評選活動。經過逐層推薦、公眾代表投票、評審組投票、部門把關、組委會審定等程序,擬推薦郭鵬等10名同志為第二屆南通市道德模范候選人,現特予公示。公示時間:11月24日至11月29日。公示期間歡迎社會各界和廣大干部群眾評議監督,如有意見,請于11月29日下午6點前實名向市組委會辦公室反映。通信地址:南通世紀大道6號市行政中心1512室,郵編:226018;聯系電話:85098592;郵箱:ntwmb@126.com。
第二屆南通市道德模范評選活動組委會辦公室
2021年11月23日
助人為樂模范候選人(2人)
郭 鵬
郭鵬,男,1989年2月生,中共黨員,碩士研究生,現任國網如東縣供電公司供電服務中心副主任兼國網江蘇電力(如東公司)退役軍人共產黨員服務隊隊長。
建設“電力天路”,助力西藏打贏脫貧攻堅戰。郭鵬主動請纓援藏,擔任國網西藏電力有限公司拉薩新一輪農網改造升級工程堆龍德慶區項目經理,面對新農網工程建設任務異常繁重、有效工期短、施工環境艱苦等困難,郭鵬推行“全方位、保姆式”管理,吃住在海拔4000多米的施工現場,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解決現場難題保障工程進度,歷時一年半,新建10kV線路170千米,新墩配變185臺,戶表改造12377戶,工程有效改善了藏區電網的網架結構,提升供電質量和服務水平,助力西藏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援藏期間郭鵬也將服務隊的精神帶到西藏,義務為藏族同胞檢修家中線路,帶著青稞面粉、牛奶到敬老院看望藏族老人,為拉薩SOS兒童村的孩子們捐款捐物,一聲聲“扎西德勒”架起藏漢兩族的連心橋。
逆行“疫線”路上,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面對新冠肺炎疫情,郭鵬帶領隊員們在“請戰書”上按下手印自愿前往抗疫第一線,為全縣120余處防疫值守點義務接電、到無物業小區24小時義務值守、為5家防疫定點醫院、3家防疫物資生產企業等重點場所進行多輪專項用電檢查。不能奔赴武漢抗疫一線,服務隊發出倡議,將募捐的31600元送到縣紅十字會,在得知縣血庫告急的情況后帶頭獻血,近10000毫升血液成功存入縣血庫,以實際行動體現共產黨員的擔當!
奔走小康路上,服務人民美好生活需要?!靶】德飞弦粋€也不能少”,郭鵬帶領隊員們常態化開展各類志愿服務,照顧烈士父母、助學貧困學子、結對弱勢群體,不管份內份外,能幫就幫,先后對200多名困難群眾開展精準幫扶,幫助他們整修內部電源線路、更換煤氣罐、送生活必需品,捐款捐物百萬余元。隨著一批重特大項目相繼落戶,服務隊成立項目保障組在重點項目開工前就與企業對接,進行“保姆式”服務,使企業客戶從申請到完成送電的總時間,從5年前的98個工作日壓縮至24個工作日,走在了全國電力系統前列;疫情期間,服務隊實行“特快電力”服務,對691家企業完成變壓器啟停,對45家企業變更基本電費方式,1500余家企業享受到工商企業電價優惠政策,降低企業用電成本約4200萬元,有力的支撐了地方經濟社會發展。
服務隊先后獲得“中國好人”“最美退役軍人”“全國學雷鋒活動示范點”“江蘇時代楷?!钡葮s譽稱號。
顧金珍
顧金珍,女,1949年1月出生,南通市崇川區幸福街道管園村七組村民。她曾是幸福街道衛生院的一名婦產科醫生,深耕杏林四十載,醫者仁心,兢兢業業。2004年退休后積極參加敬老愛老、助殘幫困、環境保護、關愛困境兒童等各項志愿服務活動,把自己的一腔熱血奉獻于社會的公益事業,贏得了社會群眾普遍贊譽。
有一次,她在電視里看到一則關于冬天街頭棄嬰的新聞,心里大為感嘆,萌生了一個想法,要用自己的編織手藝,為那些需要溫暖的孩子們織毛衣。從2016年3月開始,她用1900多個日日夜夜,親手織就了160余件毛衣,一次次為福利院、貧困山區的孩子們送去溫暖,毛衣的每一針每一線都傾注了她的心血,為了讓孩子們穿在身上更加平整舒適,每一件織好的毛衣她都貼心地洗滌、晾曬、熨燙,再整整齊齊地裝進獨立的包裝袋中,孩子們都親切地稱呼顧金珍為“毛衣奶奶”。
顧金珍的愛心行為感染了身邊很多人,在她的影響下,周圍的親戚朋友都會將家里閑置的毛線拿來送給她,有的也加入到織毛衣的隊伍中,一起實施公益,一起開展志愿服務。為困境兒童點亮微心愿,為他們送去書包、學習用品,送去心儀已久的玩具;一起裹粽子,做香包,送給村里的困難老人;立夏時義務指導孩子們編織五彩蛋兜;義務參與調處鄰里糾紛,左鄰右里和睦友愛……
新冠疫情爆發后,她主動“請戰”,重披白大褂,積極投身防疫一線,從發放宣傳手冊,為來往人員測量體溫,到利用自己的專業醫學知識耐心細致地指導村民防疫,她不僅是“宣傳員”,“衛生員”、“指導員”,更是活躍在一線的“防控員”??吹酱謇锏墓ぷ魅藛T防護物資日益缺乏,她急在心里,通過各種渠道籌集到防護口罩和護目鏡,定向湖北捐款5000元,贏得了社會群眾普遍贊譽。
顧金珍力所能及地幫助身邊的人,疫情面前,不顧個人安危,挺身而出。她把幫助他人當作一種快樂,不分份內份外,幾十年如一日,這就是顧金珍,一個平凡、樂于助人的老好人。她常說:“力所能及地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雖然有點累,但我的內心是快樂的?!?/span>
顧金珍先后被評為“江蘇好人”“中國好人”。她的事跡被學習強國、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國婦女報、央廣網、中國新聞網、中國日報網等多家國家級媒體報道,新華社全媒體推送點擊量超百萬。
見義勇為模范候選人(2人)
孫士沖
孫士沖,男,漢族,1964年4月出生,現任通州執法大隊黨支部副書記。
臨危不懼斗歹徒。2020年7月2日凌晨1時33分,正在G15高速先鋒收費站參與防疫執勤的孫士沖,突然看到一男子正手持長度約100公分的日本武士刀襲擊同在卡口執勤的警察。警察已經身中數刀,渾身是血,情況十萬火急。56歲的孫士沖未曾絲毫猶豫,便赤手空拳、義無反顧地沖上去與歹徒搏斗。共同執勤的護士長朱燕飛回憶說:“當時歹徒還在發了瘋似的追著砍人,我看到孫士沖整個左臂粉碎性骨折,血管、神經基本全部被砍斷,僅剩5cm皮膚和肌肉相連,鮮血噴涌而出,因失血過多,他臉色慘白直冒虛汗?!弊鳛橐幻?9年軍齡的退伍老兵,危難時刻,他心懷一腔熱血,挺身而出,奮力與行兇歹徒搏斗,續寫了軍人的英雄本色。
舍小家顧大家,勇赴抗疫一線。面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這場大考,“我是黨員,是退伍軍人,又有抗擊非典的經驗,必須讓我先上!”作為一名有著35年黨齡的老黨員,他克服老母親年邁體弱、妻子骨折臥床休養的困難,主動請纓替換先前參加防控任務有病在身的老同志;在大隊工作任務繁重、人員緊缺的特殊情況下,他又一次為大隊領導排憂解難,彰顯了一名共產黨員的黨性本色。“黨旗飄在一線,堡壘筑在一線,黨員沖在一線”,老書記、老黨員孫士沖同志用他的實際行動踐行著黨員的初心使命,用他瘦弱的身體和剛毅的黨性堅守在抗“疫”一線。自2020年1月30日至7月1日,累計檢查車輛3285輛,檢查人員5297人,用實際行動兌現了“疫情不除,我們不退”的莊嚴承諾。
工作中,他像一頭不知疲憊的“老黃?!保媚_踏實地的工作作風和身先士卒的工作風范,默默守護著交通運輸的安全發展?!皼_鋒在前、能吃苦、老實、低調、務實、不計個人得失”便是他的處事“標簽”?!爸鲃訐?、履職盡責”是他一以貫之的態度,在治療休養了8個月后,他帶著傷主動回到工作崗位,“沒關系,我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我還能貢獻余力、發揮余熱”。生活中,他卻是一位“熱心的老大哥”,積極主動指導、幫助同事們,多次為地震災區捐款捐物。他用堅定信念和無悔付出讓“橄欖綠”、“交通藍”、“黨旗紅”交相輝映。
孫士沖多次被通州區交通運輸局表彰為優秀黨務工作者,2021年1月被南通市委市政府表彰為全市抗擊新冠疫情先進個人。
陳鶴飛
陳鶴飛,男,1966年9月出生,呂四港鎮巴掌村村民,個體水電工。
5月6日中午12點左右,啟東市呂四港鎮巴掌村6組村民陳雪輝在家中土灶上煮飯時,火星飛濺引燃堆在灶旁的柴堆,瞬間大火上躥,屋頂冒出滾滾濃煙。此時,北宅的陳鶴飛正在午休,聽到呼救聲,連忙趕到現場與周邊鄰居一起提水滅火,但熊熊的火勢已經延至室內屋頂,一時無法控制,眼看著就要從廚房蔓延到臥室。
緊急關頭,陳鶴飛飛快拉來一張梯子,快速爬上屋頂,徒手就將瓦片揭開,讓鄰居金永昌拿來水管試圖沖滅瓦片下著火的油毛氈,琉璃瓦滾燙灼熱,他絲毫未覺察疼痛,依然忙著揭開瓦片。在水力沖擊下,火苗漸漸勢弱。此時意外發生了,由于長時間撲救,陳鶴飛體力消耗太大,正準備從屋頂往下挪時,在水滑的琉璃瓦一個趔趄,陳鶴飛整個身體后仰從屋頂上重重地摔了下來。頓時,他的后背一陣劇痛,全身無法動彈……幸好消防車、救護車及時趕到,陳鶴飛被趕來的醫務人員立即送往醫院救治。
經診斷,陳鶴飛為腰椎體爆裂性骨折,傷勢嚴重。救火受傷后,陳鶴飛從啟東轉入上海醫院進行手術治療,住院一周,共花去醫藥費近六萬元(農村合作醫療報銷后),這對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來說是一筆不小的數字。早在陳鶴飛住院期間,呂四港鎮黨委政府和巴掌村第一時間組織發動鎮村干部和群眾為“救火英雄”捐款,通過啟東融媒多平臺媒體報道后,不少社會愛心團體和個人也紛紛伸來援助之手。面對這樣的關懷和慰問,陳鶴飛頗為感動,“我只是做了一件小事,卻得到了政府和社會如此多的關愛和溫暖?!?/span>
陳鶴飛臨危不懼、挺身而出、奮不顧身,在群眾危難時舍身相濟,用鮮血保護了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譜寫了一曲新時代的正氣歌。“社會給予我的關愛,現在我將它傳遞給更多需要幫助的人?!苯刂聊壳瓣慂Q飛已收到愛心款15萬余元,除去所花費的住院醫療費,他把全部剩余愛心款9萬余元捐至呂四港鎮慈善基金會,其中向失火的陳雪輝家庭定向捐助3000元用以房屋修繕。
在陳鶴飛身上,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扶危救困、見義勇為的傳統美德;體現了舍己救人、勇于獻身的高尚情操。他的英勇之舉為我們樹立了良好的榜樣,也為一方良好社會風氣的形成注入了強大推力。
2021年陳鶴飛先后獲評啟東市最美家庭、啟東好人。
誠實守信模范候選人(2人)
沈建平
沈建平,男,1962年08月生,群眾,臨江鎮鶴豐村理發店理發師。3元錢理一次發的收費,這一干就是將近20年。
今年60歲的沈建平,是鶴豐村1組村民。他27歲時學習理發手藝,后來在上海開了一家理發店,生意不錯。2002年,因家中母親年邁需要照顧,沈建平放棄上海店鋪,回到老家,利用自家的屋子開了理發店。母親就住在隔壁屋,方便照顧。
沈建平的理發店沒有豪華裝修,理發臺前,放著一些最基本的理發、刮胡子工具和兩張理發椅子。沈建平說,在他這里,洗頭理發再加上刮胡子,收費3元。說到為何多年來一直堅持3元收費,沈建平坦言:“做生意要講誠信,做的事情沒變,錢怎么能多要?”“都是沖著沈師傅的手藝和誠信的收費來的,他不看重金錢,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這兒的活雷鋒?!薄?元理一次發”,街坊鄰居口口相傳,許多人慕名而來,成了最好的口碑廣告。
沈建平的誠信理發,讓他擁有了越來越多的“粉絲”。不僅僅是本村的,不少鄰村的,其他鎮上的,甚至在海門城區的,許多人慕名而來。住在離店10多公里的臨江鎮上的沈師傅,在這里已理了近十年的頭發了,沈師傅對沈師傅的手藝贊不絕口!“沈師傅人特別實在,不管外面理發怎么漲價,他就是不漲價,春節也是,手藝更是沒得說,幾十年的老師傅了,現在很多年輕理發師不會刮胡子,但是沈師傅就會?!?/span>
享受3元理發的,不光有本地人。臨江鎮上有不少外地人打工,對于來這里理發的外地人,沈建平說,自己也是一視同仁,不會多收一分錢?!凹幢汩_著轎車過來的,也是一樣收費?!?/span>
享受3元理發的,不光有本地人。臨江鎮上有不少外地人打工,對于來這里理發的外地人,沈建平說,自己也是一視同仁,不會多收一分錢。“即便開著轎車過來的,也是一樣收費。”
來沈建平店里理發的,一般以中老年人居多??紤]這些顧客群體大多起得早,喜歡在早上散步或者買菜的時候過來,沈建平特意將店里開門營業的時間提前到了早上四點。
誠信經營,貼心服務,沈建平贏得的不止口碑,還有人心。據介紹,正常情況下,店里一天能有四五十名顧客,最多的時候超過70人。有時即便不理發,附近的人也喜歡到店里和沈建平聊聊天,不少人還把快遞直接寄到了店里。
“3元理發你會一直堅持下去嗎?”每當面對大家同樣的問題,沈建平總是笑著回答道:“只要店開在這里一天,我就不會漲價?!?/span>
2021年,沈建平被評為“南通好人”。
叢慧玉
叢慧玉,女,漢族,1952年11月生,如皋市如城街道方莊村村民。她用8年近3000個日夜起早貪黑的辛勤勞作還清了亡子留下的巨額債務,用實際行動告訴我們:信義始終大如天,再平凡的人也該活得頂天立地。
2011年,叢慧玉的獨子意外去世,留給夫妻倆無盡的傷痛和年僅6歲的孫子。剛料理完兒子的后事,債主就找上門來,叢慧玉這才得知,兒子經營裝飾公司欠下了包括銀行貸款在內的50多萬元債務。因為放棄了對兒子財產的繼承權,從法律意義上來說,老兩口并沒有“子債父母償”的義務,但叢慧玉夫婦不這樣想:“人家掙錢不容易,再難也要還。”先用兒子的死亡賠償金、到賬的一筆工程款以及向親戚借來的9萬元,還清了銀行貸款和欠款。這時家里已沒有存款,但孫子要上學、幾個工人的工資還沒還。叢慧玉和丈夫決定打工賺錢。
60歲的小學文憑農婦,找工作談何容易。一家小飯店的老板聽說了她的遭遇后,破例收留她成了飯店的一名“超齡洗碗工”。每天凌晨3點多,叢慧玉就起床打理菜地,白天去飯店洗碗、洗菜,晚上11點回到家,戴著頭燈下地干活。
可喪子之痛尚未撫平,2016年,丈夫又因交通事故意外去世,堅強的叢慧玉再次獨自扛起兒子的債務。
叢慧玉家位于城郊結合部,還有2畝多地,為了盡可能地增加收入,她打起了提高復種指數的主意,一年四季輪作蔬菜,每天天不亮就下地,把收上來的蔬菜,踏著三輪車到農貿市場去賣。
“我把牙縫兒里擠出來的錢,也用在還債上?!逼匠?,叢慧玉經常醬油掛面拌一拌就是一頓飯,日常生活能簡則簡。9年來,她已經記不清還了多少錢,500元、3000元、1萬元……只要有人拿著借條登門,她就想盡辦法把錢還上?!拔椰F在身體還好,只要還能干得動,一年能賺1000元,我就還1000元,一年能賺2000元,我就還2000元?!?/span>
“現在我已經沒有大額外債了,”2019年7月,叢慧玉終于可以笑著對旁人說,“親戚們幫助我的幾萬塊錢可以賣菜慢慢還?!边@么多年來,她終于體會到“無債一身輕”的滋味,她樂觀地說:“苦日子已經挨過去了,以后只會越來越好?!?/span>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后,叢慧玉第一時間主動找到村干部報名,成為了村居疫情防控志愿者中的一員?!斑@些年左鄰右里幫了我不少,現在我有時間做點力所能及的小事回報大家,不算什么。守住小卡口就是保護大家的安全?!蹦陮没椎膮不塾?,選擇用最堅強的方式,以誠信的力量笑對生活、以感恩的心態回報社會。
2019年9月,叢慧玉獲得“第四屆如皋市道德模范提名獎”;2020年4月,叢慧玉獲評“江蘇好人”;2020年8月入選“中國好人榜”。
敬業奉獻模范候選人(2人)
賈東濤
賈東濤,1974年生,河北唐山人,畢業于華西醫科大學法醫專業,1998年參加公安工作,一直從事刑事技術工作,現任南通市公安局刑警支隊副支隊長。
賈東濤用他的敬業精神詮釋了一名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為了做實驗,他長期住在了實驗室,長時間的弓腰實驗讓他的背呈現病理性弧度,經常腰酸背疼;在沒有新鮮血液的夜晚,他就抽自己的血做血型實驗;錘子、榔頭、砂紙、手術刀……這些木工瓦匠的工具他都琢磨研究,成為尸骨采樣的工具,電鉆提取大骨頭DNA的方法在全國刑偵至今都是最高效最低成本的方案;他啃透了上千頁的英文說明書,把實驗器材從懂用研究到懂原理,懂故障,給單位節省了大量的維修經費以及等待時間。
20年時間,他從普通民警到榮譽滿身的刑偵專家,實現著自我的飛躍,也帶領南通公安DNA實驗室從無到有,由默默無聞到享譽全國,他用敬業、奉獻攀登著刑事技術領域一座座高峰。
2007年1月,賈東濤在《中國法醫學》雜志上公開發表論文《陳舊尸骨DNA提取方法研究》,在國內法醫界引起轟動。他用改良硅珠法,在全國首創了陳舊尸骨DNA檢測鑒定。2009年,賈東濤帶領下南通公安DNA實驗室申報了《現場檢材常染色體混合基因型拆分方法研究》課題。在查閱大量文獻材料,上百次的實驗失敗之后,2015年初,課題通過省公安廳的項目驗收。僅這一年,南通公安DNA實驗室通過STR混合分型拆分直接比中各類犯罪嫌疑人82人,破獲刑事案件212起,獲得江蘇省公安廳科技強警二等獎。
在賈東濤帶領下,南通公安刑偵部門實現了有勘查條件的14類案件勘查率100%,全部刑事案件勘查率95%以上,14類案件現場手印、足跡、DNA提取率始終處于全省前列。南通公安DNA、痕跡兩個實驗室被公安部評為全國重點司法鑒定專業實驗室。數據的背后,是賈東濤團隊每年對整萬件檢材的檢驗,而且每件檢材都有失敗的可能,有時候進實驗室干一天都可能毫無結果,這種體力和心力上的煎熬賈東濤一直在經受,但是他絕不氣餒,實現著一個個突破。
2020年在加大全市刑偵部門指紋、DNA等技術手段建設背景下,賈東濤挑戰命案積案“硬骨頭”,其中利用DNA檢驗直接為4起命案積案的偵破提供關鍵證據。
在今年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中,賈東濤牽頭組織在全市設立了7個DNA免費采集點,助力失散家庭尋找親人。目前,南通公安“團圓行動”已幫助20個家庭實現團聚。
賈東濤先后榮獲全國公安系統二級英雄模范,全國百佳刑警,江蘇最美警察,江蘇省優秀共產黨員、杰出青年、平安衛士、杰出政法干警等榮譽稱號。
王笑梅
王笑梅,女,漢族,1966年生,中共黨員,通州區實驗小學黨總支書記、教育集團總校長。
愛教育,愛孩子,愛學校,愛課堂……愛是她生命的主題詞。從教38年來,她將最美的年華和全部的精力奉獻于教育事業。
2003年,她競聘成為風雨飄搖中的實小校長,當時的實小如雨中浮萍,兩千多萬的負債,發展舉步維艱。王笑梅頂住壓力,以女性特有的堅韌,化解債務危機,挽狂瀾于既倒,凝人心于將崩,帶領學校逐漸走上快速發展的新軌道,最終打造成一所全國名校,吸引全國各省市數萬教師來校學習參觀,成為最具中國特色的園林學校,先后獲國家級、省級榮譽近百個。2019年9月,學校被國家人社部、教育部授予“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稱號。她先后領銜創辦三所新校區,集團學校的學生逾萬人,充分放大了優質教育資源,造福一方百姓。
2008年,她在全國小語界率先提出“兒童生命語文”教學主張,構建了“兒童生命語文‘我’課堂”教學模式。出版的專著《嬉樂作文》,受到省內外專家、一線教師的一致好評。2014年,她主持的“兒童生命語文的實踐與探索”獲得江蘇省首屆基礎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2016年,她主持編寫的《第一課程:兒童美育集成課程》獲全省中小學優秀校本課程評選一等獎;2020年,出版了專著《蕊春物語:物型課程的探索與實踐》。她以“發展教師、成就教師、幸福教師”為己任,學校先后培養出2名正高級教師、4名江蘇省特級教師,被評為“江蘇省教師發展示范基地?!薄敖K省示范性勞模和工匠創新工作室”等。
她倡導的“以美育德”立德樹人范式為學術界所矚目,在全國第六屆中小學生藝術展演活動中榮獲兩個一等獎,學校交響樂團應邀參加維也納金色大廳展演。2015年,她應邀參加時任劉延東副總理主持的美育工作座談會,發言《向著美麗出發》得到劉總理的高度褒揚。2019年9月,中國教育電視臺以《非遺進校園,以美育德潤心香》為題報道了學校非遺文化育人的經驗。2020年2月10日,她在“空中課堂”主講《在“疫情”的大課堂里,開啟一場主題學習》,學習強國平臺、中國教育網等多家媒體推介。2021建黨百年之際,她創造性地將古典園林里曲折蜿蜒的長廊打造成黨史紅色長廊。新華社、學習強國平臺、江蘇網等多家媒體報道學校開展青少年黨史學習教育的特色舉措。
她開啟紅色支教,行程數萬里,傳播公益大愛。2018年5月,江蘇荔枝網專題報道了王笑梅10年來對綿竹地震受災學校持續的幫扶。2020年4月,應“中國好老師”公益行動計劃辦邀請在云端作《特殊開學季,書寫教育人的新答卷》,發出了基礎教育的南通強音。
王笑梅以奉獻和引領的姿態,成為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引路人,獲得“全國優秀教師”“全國名校長”“江蘇省特級教師”“中國好校長”“中國好人”等諸多榮譽稱號。
孝老愛親模范候選人(2人)
周云英
周云英,女,1936年10月生,海安市大公鎮噇口村29組村民。她悉心照顧殘疾小叔子68年,半個世紀的歲月中,她將殘疾小叔子視為自己的孩子,從衣食教養到患難與共,不拋棄不放棄。在她的傾心照料下,殘疾小叔子身體健康、衣食無憂,在當地傳為美談。
“這輩子,我也苦、我也累,我哭過也笑過,唯獨不曾后悔過!”白發蒼蒼的周云英,用自己的人生經歷,詮釋了“為誰活著、怎樣做人”!
1954年,周云英嫁給了當地一位鐵匠。家中除了丈夫,還有一位患有智障的小叔子何志英。幸福的生活被打了個“補丁”,總是讓人心里不是滋味。周云英最初也委屈沮喪過,但她很快就想通了: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我們不照顧他,誰照顧他?
從此,周云英這個柔弱的女子,將何志英整整照顧了68年。
“全村沒有不服周云英的!個個打心眼兒里敬佩她!”噇口村原村委會主任唐田旺豎起大拇指為周云英點贊,“她是全村人的榜樣,在她的身上體現出‘小人物’也有‘大境界’……”
一邊操心雙親孩子,一邊還要照顧生活不能自理的小叔子,生活雖然累,但在丈夫的幫襯下,日子過得依然有滋有味。
“老伴64歲時突然患病去世,我感覺天都塌了下來!”回首那一段艱難歲月,周云英表示:“包括照顧小叔子在內的所有生活重擔全都壓在我一個人身上,難啊!”周云英說,老伴在咽氣前囑咐:“云英,弟弟也是個苦命人!你只要活著一天,別讓他餓著。”周云英攥緊老伴的手立誓:“你放一萬個心!”
一諾千金!何志英情緒時常反復無常。周云英說,有時候飯煮好了、菜也端上了桌,可是,他卻推開不吃;飯菜收進廚房,他又追過去狼吞虎咽;有時候莫名其妙動手打周云英,過后又像個孩子哭著反省……如此反復,哪個正常人吃得消?
“他犯病時不停地罵人,急得我直掉眼淚,恨不能找條河就往里跳。但是他清醒時知道這世上只有我真心真意對他好,像個粘人的老小孩離不開我!”周云英說道。
6年前,何志英患上嚴重白內障。“眼睛失明后,他啥也看不見,下了床就要摔跟頭,可不敢讓他獨自出門?!被貞浧鹫疹櫺∈遄拥狞c點滴滴,周云英感慨萬千,“他原本就不是個正常人,眼睛又瞎了,我照顧起來難上加難。吃飯,需要把飯菜配好喂給他吃;頭發臟了,我要幫他洗好吹干;衣服不小心被他扯破了,我一看到就要幫他縫補上……”。周云英受的苦,鄰居王田英都看在眼里,她說:“如果沒有周云英,說句大實話,何志英哪里還能活到如今85歲高齡!”
周云英用行動、用愛心、用守護詮釋了“長嫂如母”的人間大愛,事跡在學習強國、江蘇衛視、江海晚報等媒體報道。
費震賢
費震賢,女,1979年生,南通市開發區新開街道春天社區居民。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是無數初戀的少男少女對愛情的承諾;“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蒲葦紉如絲,磐石無轉移?!倍趷矍樵馐芸嚯y,經受考驗之時,又有幾人能堅如磐石,紉如蒲葦呢?
1999年年底,費震賢與退伍軍人龔躍邁入婚姻殿堂,2005年兒子的出生,讓小家庭充滿幸福。但是,2008年的一場車禍改變了這一切。丈夫龔躍在送快遞路上發生車禍,頭部嚴重受創,年僅29歲的費振賢帶著丈夫輾轉三家醫院搶救治療,面對醫院下達的10份病危通知書,她始終不肯放棄對丈夫的治療。她說,“就算花光所有積蓄,就算傾家蕩產,只要他還有口氣,我就要救他,他是我的丈夫,是孩子的爸爸。”經過多次搶救,龔躍總算保住了性命,卻也不幸成為了植物人。費振賢始終不放棄丈夫的康復希望,十多年來悉心照顧癱瘓的丈夫,她用實際行動兌現了結婚時的承諾,不論貧窮或富貴、疾病還是健康,都彼此相愛珍惜直至死亡,不離不棄。
上天好像一直在跟費振賢開個玩笑,命運一直捉弄著她。2013年龔躍的母親意外腦梗中風,生活不能自理,同年龔躍的奶奶查出腸癌并做手術,2018年自己的奶奶又不慎摔斷胯骨,一樁又一樁的事故對費振賢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生活更加困難。她每天忙碌著照顧三位病人,不論是身體還是心理都是巨大的煎熬,但她從來不抱怨。她說,人這輩子誰還能保證不遇到點困難和挫折。面對困難和挫折不僅要活,還要活出精彩。雖然丈夫癱瘓在床,但自己從未想過要離開他。為了維持這個家的完整,她選擇了堅守,這一堅守就是十多年。
曾經有人問費震賢:“這么多年的辛苦付出,值得嗎?”費震賢堅定地說:“我想讓我的孩子有一個完整的家,必須有爸爸、有媽媽,這才是幸福完整的家。既然當初我選擇了我的丈夫,就要為他負責,這是我做人的原則?!?/span>
2021年1月8日,龔躍因病醫治無效不幸離世。費震賢12年悉心照顧癱瘓的丈夫,不離不棄詮釋了夫妻相濡以沫的真摯感情,是她的愛和責任撐起了這個家,她用愛心和孝心演繹著人間真情。
2018年,費震賢先后被評為南通市文明新風典型、“江蘇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