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猜燈謎可以說是一項由來已久的傳統節目。南通燈謎作為我市民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成為通城百姓喜聞樂見的節日娛樂活動,更以省級非遺的名片走進千家萬戶、走向全國文化舞臺。
今年,“我們的節日”有點特殊,一年一度的“萬人猜燈謎、全城鬧元宵”活動以視頻直播為主場,與通城百姓度過了一次別樣的“云上元宵”。
連續十三屆,打造元宵新民俗
“‘水土要重治,重點再敦促’,打一吉祥物名稱?!?5日下午,在我市第13屆“萬人猜燈謎、全城鬧元宵”直播間,南通燈謎學會會長王棟臣為網友們出了這么一道謎題。隨即,謎底“冰墩墩”呼之欲出。
王棟臣介紹:“當代南通燈謎的藝術特征主要表現在:燈謎作品中蘊含了南通地名、人名、民俗等元素,形成了典雅、天然、諧趣、洗練、智巧等鮮明的作品風格,異彩紛呈的南通燈謎已經成為南通特有的民俗文化品牌?!?/p>
此次受疫情影響,原定于在南通紡織博物館舉辦的“萬人猜燈謎、全城鬧元宵”活動臨時改為線上進行,并分設濠西書苑、南通博物苑、南通群英館、6路公交車等多個分會場,實時進行現場轉播。從融入地方歷史、文化、經濟建設,到與古今文人、時事熱點、網絡熱詞等結合,300余條謎題高高掛起,節日氛圍愈加濃厚。
元宵猜謎樂,江海文化醉“謎”人
隨著燈謎文化在江海大地綿延接續,燈謎愛好者群體也不斷壯大。20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南通市勞動人民文化宮建立了職工業余興趣小組,自此,由南通謎人創作的燈謎作品陸續展現;1985年,在原職工燈謎研究小組的基礎上成立南通市職工燈謎協會,這時全市燈謎活動頻出,南通燈謎發展迎來黃金時期。2016年,南通燈謎被列入江蘇省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擴展名錄;2017年,南通市非遺文化研究會下屬的第一個以非遺項目為載體的專業委員會——南通燈謎學會成立。
“南通燈謎歷史悠久,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身為“南通燈謎”市級傳承人,王棟臣深有感觸?;叵虢?0年的從謎生涯,最初與燈謎的際遇依舊記憶猶新?!爱敃r我到圖書館看書,偶然翻到一本《燈謎萬花筒》的圖書,看完覺得非常有意思?!痹陬I略到其中的奧秘后,他決心繼續探索這個未知而迷人的領域。通過參加各類謎會,他廣交好友;在同臺切磋、向大師取經的過程中,他對燈謎也越鉆越深。
如今,除了執著于燈謎猜射、創作,王棟臣在學術理論研究上也大有建樹。論文《能探風雅無窮意 始是乾坤絕妙詞——石獅燈謎現象的研究與思考》獲2003年石獅市“第二屆中華燈謎藝術節”之“石獅燈謎之路”論壇論文唯一一等獎,兩本燈謎專著《謎海航燈》《江海風韻》也已公開出版發行。
賽事創佳績,南通燈謎成果豐
目前,“南通燈謎”擁有市級代表性傳承人鄭抒、顧煥清、朱建銘、王棟臣、袁松林等11人。由南通燈謎學會、南通市職工燈謎協會、南通群藝謎社等組織,依托市文化館、市勞動人民文化宮、江蘇航運職業技術學院三大傳承基地,積極開展燈謎活動,普及宣傳燈謎文化;同時,組隊參加海內外燈謎活動,讓南通燈謎煥發新光彩。
據了解,從20世紀70年代至今,南通組隊或派員先后參加了數十次海內外大型燈謎賽事并取得了30多次團體和個人前三的優良成績。
今年,為了讓市民在疫情常態化防控背景下感受家鄉年味、體驗非遺文化,元旦起,“文化南通”與“南通非遺”微信公眾號聯合推出“南通燈謎天天猜”活動,一個半月的時間,關注參與人數達數萬人;14日,2022年“文化進萬家——視頻直播家鄉年”南通燈謎大家猜活動在江蘇公共文化云平臺開播,觀看人次約2.9萬。元宵節當天,由王棟臣參與制作的視頻《get這些燈謎快速解法,冬奧燈謎隨便猜》在新華網客戶端發布,截至記者發稿時,該視頻閱讀量達67.6萬人次。
(記者楊鎮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