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故事:楊立娟,女,1957年出生,原南通市海門區麒麟鎮人大主席,現任海門區常樂鎮關工委常務副主任。自2012年退休后便從事大調解工作,多年如一日地以“熱心、耐心、嚴謹、務實”的工作態度幫助處理群眾矛盾糾紛,被身邊群眾親切地稱呼為“楊大姐”。
發揮余熱,把百姓的事當成自己家的事兒
楊立娟自2012年從事調解工作以來,一直積極主動地工作,不論群眾間矛盾糾紛的大小,只要群眾有需要,她都盡心盡責地去處理,化解了一個又一個矛盾、平息了一場又一場糾紛,還百姓生活一個安寧。不管來尋求幫助的這個人反映什么問題,進門道一句“你好”,冬天倒一杯熱水,夏天倒一杯涼開水,年紀大的把他們當成自己的父母,年紀相仿的把他們當成自己的兄弟姐妹,年紀輕的把他們當做自己的孩子,拉近與他們的距離,這是楊立娟堅持不懈在做的事兒。
關愛少年,將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放在心上
常樂鎮“楊大姐工作站”自成立以來得到廣大群眾的一致好評,擁有深厚的社會基礎,在全鎮百姓心中有很高的社會威望。楊立娟還擔任常樂鎮關工委常務副主任一職,推進政法系統關心下一代工作規范化、實效化,夯實政法關工基層基礎。她積極動員政法關工工作站的政法系統老同志,參與青少年禁毒教育、心理成長疏導教育、貧困家庭關愛幫助等工作,在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開展青少年法治教育等方面積極作為,為常樂鎮青少年營造健康的成長環境。2020年楊立娟通過與學校的共同努力,成功勸說一名厭學的青少年重返校園。
民情日記,矛盾調解講真情、有技巧
在楊立娟的辦公桌上,一疊厚厚的大調解記錄本格外顯眼。一共有十多本,每一本都足足有2厘米厚。翻開最新的一本,是從2021年12月22日到2022年2月的,短短兩個多月,筆記已經過半,里面密密麻麻記載了所調解的事情以及調解經過、結果。與其說是大調解記錄本,更像是一本本民情日記本,深深體現了她處理矛盾糾紛時的真情與公正。
她還總結出了矛盾糾紛的五字調解法,即“明、細、精、準、公”。此外,什么時候該“面對面”談,什么時候要“背對背”談,也是技巧,很關鍵?!懊鎸γ妗奔窗央p方當事人叫到一起,就糾紛的事情開誠布公,當面協商、當面調解。如若當面調解不能達成協議,或是雙方矛盾已深,當面調解解決不了,甚至可能發生爭吵,情況繼續惡化,那就需要采取“背對背”的調解方式,把雙方分開,分別單獨找雙方談話,了解雙方糾紛癥結所在,最終想達到什么目的,同時根據糾紛情況,給予雙方建議、勸告,該講法律的時候講法律,該講人情的時候講人情,設身處地為當事人著想,分析得失。最后,在雙方心理需求差距不大的時候,再把當事人雙方叫在一起“面對面”調解,楊大姐從中撮合、溝通,最終達成和解。
青藍結對,“傳幫帶”將問題化解在最基層
調解調出了真情、調出了方法、調出了成效后,為了能帶動更多的基層調解員做好大調解工作,2017年“楊大姐工作站”成立了?!坝袉栴},找大姐”,通過跟老百姓“說句心里話”和“調解+志愿服務”“調解+心理咨詢”“調解+法律宣傳”等模式,拉近與群眾的距離,化解矛盾糾紛。楊大姐工作站從當初一人單打獨斗,到如今已經實現全鎮各村居“楊大姐工作室”全覆蓋,村里有志于矛盾調解工作的退休黨員、在職村干部等,由楊立娟不定期開設講堂進行經驗推廣,或者現場教學。工作室成員已經發展至包括退休黨員、在職村干部等在內的12支隊伍、近50人,形成預防、發現、處置矛盾糾紛工作合力,為政府與百姓架起了“連心橋”。工作站成立以來,先后參與調解各類社會矛盾糾紛800多起,重大矛盾糾紛、復雜疑難矛盾90余起,調處成功率達98%以上。
楊立娟在調解崗位上默默耕耘,成了群眾身邊的貼心人,不僅總結出了緊貼基層實際的調解方法,還帶動年輕一代更好從事大調解工作,以實際行動踐行著“退休不退崗、退休不褪色”的敬業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