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日上午,來自市民巡訪團的40多位成員受邀來到市一院新院,參加該院組織舉辦的“新院新風采”主題探訪活動。從一踏入院區開始,大伙就一路用手機、相機拍個不停,紛紛被眼前優美的環境、高端的設備和現代化的就醫流程所折服,“手機相機空間不足,電也快用光了,但還是停不下來,只想多拍點照片、視頻回去和家人分享?!笔忻裱苍L團副秘書長、市交通公共事業發展中心黨總支委員朱健說。
走進醫院地下一層,一座占地1500多平方米的能源站機房正在有序運轉。能源站利用地下土壤溫度冬暖夏涼的特點,在醫院周邊3條景觀河道里設置了地源熱泵井,通過自來水在管道內循環至地下進行換熱,夏季將建筑熱量排放到地下土壤中用于制冷,冬季從地下土壤取熱供暖,同時實現全年供應生活熱水。“這個環保理念太先進了,綠色能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這樣的設計理念幾十年都不落后?!鄙蟼€月剛剛從崇川區虹橋街道城管辦退休的劉德炎也是此次受邀探訪的成員之一,他說,無論在街道還是社區工作,他都見證了城市的發展,而如此現代化的醫院堪稱城市新地標,讓他覺得“南通人太有福氣了”。和劉德炎一樣深有同感的,還有另外一位市民巡訪團成員、崇川區政協專職常委袁宏珍,“這樣的能源站值得大力推廣!”
手術是搶救生命、護佑健康的重要醫療手段。新院區共有52間手術間,其中44間在7500平方米的手術中心里,手術間內全部配備信息化、智能化的系統,實現手術的全流程信息跟蹤?!斑@樣現代化、智能化的醫療設施設備,符合了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的‘創新是第一動力’,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要求?!?2歲的市民巡訪團骨干成員、市紀委特邀監察員保明在參觀后,給出了這樣的評價。
登上醫院13層樓頂,大樓制高點是一座直徑達23米的停機坪,設計最大起飛重量8噸,滿足國內絕大部分的救援直升機的起飛要求,先進的助航設備、機場照明設備、氣象設施、消防救援設備、機場標識等一應俱全,能夠實現全天候安全起降。停機坪上還配備升降式轉運電梯,確保病人能夠第一時間獲得高效轉運。當天,市民巡訪團中的攝影高手、開發區攝影家協會主席錢咸華不停地按下快門,為每一名來訪者站在空中停機坪上拍照留影,“實在太棒了,接下來我打算帶著開發區攝影家協會的攝友們一起來采風,并用好自媒體平臺做好市一院新院的宣傳,讓更多市民了解到這座現代化一流醫院的風采!”來自巡訪團中的“85后”成員、市農業農村局執法監督處科員陳嘉蔚認為,樓頂停機坪的設置真正體現了“生命至上”,“從停機坪能直達手術室,和時間賽跑,這真正給急危重癥患者的搶救帶來了福音!”
值得一提的是,市一院新院為減少患者就診路線,將影像、手術、綜合 ICU、檢驗、消毒供應、內鏡、病理等大型或復雜醫技功能居中布置,優化就診動線,為患者提供就診便利;并打破內外科限制,以疾病為中心建立多樣化診療中心,例如心腦中心是將心內科、胸心血管外科、神經內科和神經外科共同組成診療單元,這樣能充分發揮學科交叉合作的優勢,進一步提升患者就醫體驗感和滿意度?!芭c老院相比,環境變美了,面積變大了,設備變先進了,但最核心的還是醫療服務!”袁宏珍對新院合理科學的流程設置頻頻點贊,并期待未來新院正式運行后,讓市民享受到更加人性化的醫療服務。
當了18年的市民巡訪團副團長,73歲的杜國元帶領市民巡訪團成員一起推動了南通的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如此規模的一流醫院真正把為民辦實事落到了實處,這是健康南通建設的最好佐證,這樣的設施設備比國外的醫院還要好。”杜國元認為,與一流的硬件設施相匹配的,應當有一流的軟件服務和高層次醫療人才的支撐。他呼吁,市民文明就醫,用良好的文明素養為市一院新院增添一道亮麗的文明風景線。
市一院新院項目是南通市委、市政府與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深化戰略合作、提升醫療衛生發展水平、惠及長三角北翼特別是南通及周邊地區人民的重要民生工程。市一院相關負責人表示,秉承滬通兩地醫院同質化發展的管理理念,市一院新院將對標上海醫院的醫療質量標準,進一步提升精細化管理水平,借助上海仁濟醫院平臺,通過多種模式加速培養發展所需的高素質人才梯隊,實現自身轉型發展的新突破,造福更多江海百姓。
文/馮啟榕 圖/李波 濮叢洲 湯周燕
科技向善 醫者仁心
朱健 市民巡訪團副秘書長、市交通公共事業發展中心黨總支委員
電梯直達13層樓頂,爬上兩段金屬臺階,頓覺秋意如許、豁然開朗——揚子江似在眼前,紫瑯湖盡在腳下,秀美的五山、滿眼的綠植,幾乎讓人忘卻了這里是座醫療重地。欣賞之余,我腦海里一下子浮現了美劇《醫院五日》中描述的場景:2005年,美國新奧爾良市遭遇颶風襲擊,撤離時,醫護們得先將病人“抬到擔架上,穿過孔洞……爬過兩段金屬臺階,最終通向直升機停機坪”。將每名患者送至停機坪大約需要45分鐘,從下午到天黑,只轉移了50余名病人。
如何保證急危重癥患者快速轉運的同時,確保直升機安全起降?這是患者們最關心的問題。
只見工作人員輕啟按鈕,一座急救專用的升降式電梯轎廂緩緩升起至停機坪上,直升機送來的患者可迅速轉運至醫院綠色通道,為救人爭分奪秒贏得時間。
直升機的落地也很有講究,停機坪直徑達23米,四周的欄桿還可控制放倒,此外,還配備了先進齊全的助航設備、氣象設施和救援設備,確保直升機可以全天候安全起降。
信息化的手術系統、智能化的發藥系統,還有集成化的循環系統,初探第一人民醫院新院,處處可感受到高科技的智慧元素和人文化的醫者仁心。
一院情緣
保明 市民巡訪團九組副組長、市公交巴士公司原書記、經理
11月4日,我們滿懷期待地參加市第一人民醫院“新院新風采”探訪活動,走進了作為國內為數不多的單體建筑面積達到36萬平方米的醫療建筑里。
在智能化藥房,藥師為我們演示了目前國內最先進的“庫發一體”系統,自動化補藥速度可以達到每小時1000多盒,最大限度地減少了病患的等待時間。在手術中心,44間手術室根據不同需求科學布局,手術機器人正虛位以待。在地下負一層的能源站,采用地源熱泵可再生能源新技術,通過1000多口地源熱泵井,為全院提供制冷供暖和生活熱水。在醫院大樓的頂層設置了停機坪,先進的助航設備能夠確保直升機全天候安全施救。
新院新風采,喚醒了我塵封已久的回憶。我保家老宅坐落在孩兒巷西,與人民醫院近在咫尺,祖孫三代看病都在一院。“生病要到一院”在我兒時就扎下了根。就在去年春節,在一院溫馨的病房里,我陪伴妻子度過了難忘的一周,醫護人員專業、貼心的服務讓我們如沐春風、深受感動。
新一院新風采,新征程新起點。百年一院將會煥發出美麗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