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09-26
14:45
來源
南通文明網
為更好發揮道德典型的示范引領作用,放大身邊好人的群體效應,在全社會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努力構筑道德風尚建設高地,市文明辦每季度在全市范圍開展“南通好人”推薦評議活動。經基層推薦、部門把關、評審組投票和綜合評議等程序,擬推薦張志光等10人/組為2023年三季度“南通好人”,現予公示。公示時間:2023年9月26日至9月30日。公示期間歡迎社會各界和廣大干部群眾評議監督,如有意見,請于2023年9月30日下午6點前實名向南通市文明辦反映。聯系電話:85098592、13962961729;郵箱:ntwmb@126.com。
南通市文明辦
2023年9月26日
愛國擁軍、古道熱腸的退役軍人
——助人為樂張志光事跡簡介
張志光,男,1960年4月出生,崇川區居民,滴滴家政服務江蘇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志光從部隊退伍后,先在郵電局工作,后自主創業,手頭寬裕后,他總想著要為社會做點事情,于是開始了資助困難兒童、幫助弱勢群體、關心老兵戰士的善行義舉。他捐助20名甘肅山區小學特困學生,并在南通市西藏民族中學開展結對幫扶,捐贈四萬元給學校,作為藏族學生獎學金。2014年,張志光拿出50萬元養老錢作為首筆愛心善款設立南通愛國擁軍基金”,先后走訪慰問了700多名抗戰老兵、抗美援朝老兵,對100多名生活困難的軍人家屬、烈士、傷殘軍人、退伍軍人家庭實施慈善救助,對天津港大火中犧牲的官兵家屬進行慰問。2018年,張志光開辦了全國第一家愛國擁軍免費愛心粥,至今已發展到6家門店,每年為10多萬人次的退役老兵和弱勢群體提供免費早餐。二十多年來,張志光累計捐贈數額高達200萬元。
七旬老人堅持多年為社區居民免費理發
——助人為樂陳秀琴事跡簡介
陳秀琴,女,1947年10月出生,南通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竹行街道居民。陳秀琴退休后,留意到小區里有不少因不愿在理發店花費太久時間,亦或是因出行不便導致無法剪發的老年朋友們??紤]到自己有些理發技能,為了發揮余熱幫助到老年朋友們,2016年她開了一個“愛心理發店”,免費為大家剪發。7年來,陳秀琴始終堅持“分文不取”,有時還會主動“拉生意”??吹侥奈痪用竦念^發長了,她就主動上前詢問要不要免費理發。熟悉她的人會直接上門找她理發,有些居民去的次數多了不好意思再去,她還會主動找到對方:“你的頭發該剪啦!”雖然是義剪,但陳秀琴也始終堅持一客一消毒,她說:“既然做了,就要好好做,也要做做好?!标愋闱賵猿置赓M為小區居民理發的事,已在小區傳為佳話。雖然為居民理發花去了她不少時間和精力,但她仍然無怨無悔地堅持做著。
親恩不可忘 百善孝為先
——孝老愛親徐秀蘭事跡簡介
徐秀蘭,女,1950年6月出生,如東縣栟茶鎮栟南村12組村民。父親與烈士遺孀再婚,義母養女間雖沒有血緣關系,但不是親生勝似親生。義母現年97歲,曾因病一度生活不能自理,徐秀蘭悉心照顧幾十載,做營養餐,定時按摩,陪老人聊天。在她的精心照顧下,老人已經可以攙扶走路,精神愉悅,逢人就夸女兒孝順。徐秀蘭作為女兒是孝行的踐行者,作為妻子與丈夫感情融洽、互相扶持,作為母親以身作則,注重子女教育培養,經營出一個洋溢著溫暖、文明、和諧的大家庭。
二十余年如一日照顧哥哥一家
——孝老愛親殷松茂事跡簡介
殷松茂,男,1947年2月出生,通州區平潮鎮顏港村12組村民。殷松茂的哥哥殷松林由于眼疾十多年前雙目失明,老伴14年前病逝,大兒子20年前死于先天性心臟病,小兒子先天一級智力殘疾。殷松林家的不幸境遇讓殷松茂一家放心不下,為了使殷松林家過上正常的家庭生活,殷松茂的兒子殷國峰主動挑起了兩個家庭的重擔,讓父親辭去了每年幾萬元收入的工作,安心在家照顧大伯一家。這一照顧就是20多年。現在,只要提起他們家,周邊百姓無不嘖嘖稱贊。殷松茂說:“哥哥在世一天,我就照顧他一天;哪天我照顧不動了,我兒子、兒媳、孫女也會接著照顧,讓他安度晚年?!?/span>
勇闖火場救援的保安隊長
——見義勇為張家漢事跡簡介
張家漢,男,1953年2月出生,崇川區觀陽名邸小區物業保安。2023年9月1日上午,崇川區觀陽名邸居民樓一住戶樓道發生火災,正在小區巡邏的張家漢得知后,第一時間拿起滅火器前往事故地點頂著烈火和濃煙,開展救援。當他發現,單靠滅火器已無法控制火勢的蔓延,便在濃煙中摸索尋找消防栓。危急時刻,消防救援隊伍及時趕到,將烈火撲滅,張家漢也從火場獲救。當時,張家漢全身被熏得漆黑,手臂和手掌多處部位被燒傷,大塊的皮膚脫落,令人十分揪心。張家漢隨即被送往醫院治療,據醫生介紹,張家漢雙上肢、頸面部8%的體表面積被火焰燒傷。張家漢不顧自身安危救火的事跡被新華社、人民網等主流媒體廣泛報道,廣大網友紛紛為張家漢點贊并祝愿他早日康復。
退伍不褪色、勇救落水男孩的兩位老兵
——見義勇為孫剛、殷高仁事跡簡介
孫剛,男,1964年10月生,中共黨員,退伍軍人,如皋市江安鎮陳莊村18組村民。殷高仁,男,1953年2月生,中共黨員,退伍軍人,如皋市江安鎮司法所人員。2023年5月7日16時33分許,正在張家港市療養的孫剛和殷高仁途經永瑞橋,看到一名男孩不幸落水,情況十分危急,倆人立即向河邊奔去。當他們趕到時,好心村民曹建培已將孩子救上岸邊,但是孩子因為嗆水陷入了昏迷。孫剛和殷高仁迅速上前采取急救措施,將孩子頭朝下,拍擊孩子后背,使孩子嗆的水順利排出呼吸道,然后再進行心肺復蘇。兩人曾因公受傷,如今年紀又大了,在急救過程中體力不支,便采取接力的方式輪流給孩子進行心肺復蘇,在他們的不懈努力下,孩子終于被救了過來。孫剛、殷高仁、曹建培三老漢聯手勇救落水兒童的事跡受到《人民日報》、新華社、央視新聞等眾多媒體轉發和報道。
攻堅克難填補國內空白 愛崗敬業傳承工匠精神
——敬業奉獻孔國照事跡簡介
孔國照,男,1985年2月11日出生,中共黨員,海門區招商局重工(江蘇)有限公司技術中心結構室主任兼船裝室主任。他工作表現突出,科技研發成果豐碩,參與了10多個國家級、省級項目的研發設計工作,并積極推動海工裝備及材料國產化應用進程;他注重人才培養,打造具備獨立自主開發多船型能力的研發設計團隊;他重視成果轉化,在開展研發設計攻關、解決重大業務難題的過程中,積極參與國標、團標的編制以及專利的申報等,持續助力科創發展。2023年,孔國照獲評“江蘇省十佳文明職工”,并榮獲江蘇省五一勞動獎章。
不待揚鞭自奮蹄 電力玫瑰綻芳華
——敬業奉獻韓涌事跡簡介
韓涌,女,1981年10月出生,中共黨員,正高級工程師,現任江蘇大唐國際呂四港發電有限責任公司繼電保護專業主任。工作十九年以來,她立足崗位,用精益求精的技術追求演繹卓越工匠精神。她勇于創新,善于總結,憑借過硬的技術,攻關克難,牽頭完成多項技術改造工作,為企業創收近300萬元。她加班加點,無私奉獻,帶領班組人員高質量地完成了20多臺次機組的檢修及臨修工作,均實現了設備零缺陷啟動,人員零違章和零事故。她充分發揮傳、幫、帶的作用,帶領大家共同進步,班組6人分別在全國電力行業、大唐集團公司、江蘇省電力行業的繼電保護競賽中獲獎。她以飽滿的工作熱情、扎實的工作作風、優異的工作成績,書寫了一個最美電力工人的形象,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本色,2020年獲評全國勞動模范。
誠信立身 情暖鄉村
——誠實守信袁衛忠事跡簡介
袁衛忠,男,1946年8月出生,啟東市惠萍鎮惠安村鄉村保潔員。2010年,65歲的袁衛忠結束在上海20多年的務工生涯回到家鄉,自告奮勇報名當上了鄉村保潔員。十多年來,他認真工作,為人誠實守信,拾到并歸還失物600余次,為村民挽回損失約10萬余元。2022年秋天,袁衛忠像往常一樣清掃路面,無意中發現一只蘋果手機。想到失主肯定很著急,袁衛忠就直接聯系村干部尋找失主。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一小時后聯系到失主。接過失而復的手機,失主很激動,拿出500元酬金,被他婉言謝絕。事后,得知消息的鄉親們紛紛夸贊老袁好樣的!村里留守老人們生活生產有難處,袁衛忠看在眼里,幫在手中。他的這輛環衛三輪車,時常變成老年鄉親的運輸車、采購車、應急車。袁衛忠“當好人、做好事”的足跡遍布全村,被媒體譽為鄉間埭上的“活雷鋒”。
8年堅守承諾給侄孫一個家的“玉蘭奶奶”
——誠實守信吳玉蘭事跡簡介
吳玉蘭,女,1957年2月出生,如皋市吳窯鎮三元社區2組村民。2015年同村的朱海林遇到困難,母親病重、前妻出走,為了生計他要出門打工,家里孩子沒人照顧。作為嬸嬸的吳玉蘭主動提出撫養孩子。因為這句承諾,開始長達8年的陪伴。吳玉蘭家的經濟條件很一般,但無論自己多困難,也不計報酬將侄孫視如己出、撫養長大。到了初中,侄孫不愿意住校,吳玉蘭每天早起給侄孫做早飯,不管刮風下雨都提醒女婿準時接送?!凹热划敵醮饝?,就要把孩子照顧好!”多年來,吳玉蘭一直銘記承諾,讓侄孫在這個大家庭里沒有受過一點兒委屈。吳玉蘭用平凡而樸實的善行,踐行著重信守諾的傳統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