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12-06
10:34
來源
南通日報
11月30日上午9點,位于崇川區新城橋街道的省級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點二樓的工療室,南通棕編非遺傳承人馬以花正為十余名殘障人士上手工課。撕、拉、編、繞、折、穿……看似普通的棕櫚葉在他們手里變成了各式各樣的小動物。
如何幫助精神障礙患者融入社會,崇川區新城橋街道省級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點的成功經驗,為我們提供了一些建設性的思考和啟示。首先,幫助精神障礙患者融入社會應注重個性化服務??祻头招韪幼⒅貍€體差異,通過詳細的調研和評估,制定個性化的康復方案,包括專業康復、心理疏導和社會化服務,有助于滿足患者的需求,使他們更好地適應社會。其次,社會融合的重要性不可忽視。服務點提供的各種課程和活動,如手工課、音樂課程等,為患者提供了融入社會的機會。通過這些活動,患者可以培養興趣愛好,提高技能,增強自信心,從而更好地與社會互動。社會融合不僅僅是一種康復手段,還能幫助患者建立起新的社交網絡,減少他們的孤獨感。再次,家庭支持和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一環。服務點通過為患者提供專業康復、心理疏導等服務,同時鼓勵家屬的參與,形成了一個全方位的支持體系。家庭是患者康復過程中的重要支持系統,通過為家庭成員提供相關知識和技能培訓,可以更好地幫助患者在家庭環境中融入社會,建立更加健康的家庭氛圍。
精神障礙患者的康復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持續的關懷和支持。建立健全的跟進機制,通過定期的康復評估和個別輔導,及時調整康復計劃,能確?;颊咴诓煌A段都能夠得到適宜的支持。社會也需要對精神障礙患者理解和接納,通過開展相關宣傳教育活動,減少社會歧視,為他們創造更加寬松的社會環境。只有當社會對精神障礙有更加科學和理性的認知時,患者才能更加輕松地融入社會。
只有通過個性化服務、社會融合、家庭支持、持續關注和社會教育,才能為精神障礙患者打造出融入社會的溫情“港灣”。這不僅關乎患者個體的幸福,也可以促進社會的和諧與共融。
(孫小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