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07-26
09:50
來源
南通日報
近日,國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發布的2024年第四期城市信用狀況監測排名顯示,南通綜合信用指數為90.32,在全國261個地級市中位列第五,江蘇省排名第一。
人無信不立、業無信不興、國無信不強。信用不僅是個人道德品行的體現,也是經濟良性運行的前提,社會穩定有序的基礎。近年來,我市堅定不移推動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深入開展融資惠企、修復暖企、承諾便企、評價護企“信用助企”四大行動,以高質量信用服務優化營商環境、激活市場活力,持續擦亮“信用南通”品牌,為南通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信用不是與生俱來的,不能僅靠道德教化,還需要社會信用體系來維護。目前我市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還存在與經濟發展水平和社會發展階段不匹配、不協調、不適應的矛盾。覆蓋全社會的征信系統尚未形成,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不夠健全,守信激勵不足,失信成本偏低。我們必須持續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不斷釋放“信用紅利”,將信用體系完善創新與經濟社會發展相融合,使社會信用體系成為中國式現代化南通新實踐的重要支撐。
近年來,我市將信用建設作為優化城市營商環境的重要抓手,先后印發《南通市“十四五”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南通市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高質量發展服務促進形成新發展格局實施方案》等,聚焦頂層設計,明確發展路徑,創新建設社會信用數字化服務管理系統,形成了社會信用體系制度建設“四梁八柱”。面對新形勢新任務,需要扎實推進信用建設提質增效,持續強化頂層設計,以系統思維謀劃工作全局,加強政策銜接,理順現代征信體系管理體制,完善信用標準體系。健全完善行業信用監管、信用承諾、信用評價等管理制度,推動全市信用工作有依據、成體系、見實效。
健全社會信用體系,不僅需要政府投入,也離不開群眾和企業參與。讓信用“更好用”“更有用”,必須堅持共建共治共享,傾聽各方心聲,匯聚各方智慧,以廣泛參與形成信用治理合力。要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編織一張多維度、全方位的信用網絡,既要“無處不在”,也要“無事不擾”。探索將信用管理與各市場監管領域深度融合,不斷拓展豐富信用監管應用場景,構建起具有南通特色的“信用+”監管體系,助推監管精準化。按照依法依規、改革創新、協同共治的基本原則,建立健全覆蓋事前、事中和事后全監管環節的新型監管機制,推進我市信用監管“31X”工程,推動信用建設平臺化,對行政審批、評先評優、項目申報、招標投標、環境保護、稅收、醫療衛生等若干重點領域(行業)實施信用分級分類監管,不斷提升監管的科學性、精準性、有效性,科學分配監管資源。
(蔣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