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周末和晚上,位于啟東市啟隆鎮上的Sandy咖啡館會迎來不少咖啡愛好者,咖啡館老板張量凱一邊忙著做咖啡,一邊與熟客輕松地暢聊?!敖裉煜挛缬袃擅T行者來問我有沒有什么可以打卡的地方,我給他們指了去老磚瓦廠的路,那可是我爺爺奮斗了一輩子的地方?!?/p>
啟隆鎮是啟東市位于崇明島的“飛地”。今年,張量凱留學歸來,開了這家網紅咖啡館。算起來,他已是張家在啟隆鎮扎根的第四代了。從1970年開始,他們一家人在半個多世紀中參與了“飛地”的建設,用自己的力量改變著啟隆的面貌。
初代“守島人”
雙手改變荒灘面貌
上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不少啟東百姓來到曾經的永隆沙栽播蘆葦、淤沙成灘、試種農作物。1969年,啟東縣五七農業良種繁育場正式建立,次年的3月8日,張家的第二代“守島人”張黃新乘坐小木船來到小島。當年的啟隆荒蕪一片,江灘上長滿密密麻麻的蘆葦,而這是當時的重要經濟作物。“蘆葦可造紙、能織席、作燃料,用處可大呢。”張黃新告訴記者,當年他們的主要工作就是割蘆葦、挖蘆根。后來,啟東縣農業局在永隆沙設立了蘆蕩辦事處,有組織地開展人工栽種蘆葦、促淤拓灘等活動,為后續的規模圍墾開發奠定基礎。作為蘆蕩辦的負責人,張家的第一代“守島人”張士良來到啟隆。
在1979年至1996年的近20年時間里,啟隆歷經十八次圍墾,小島的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江灘上建起民居、農場、工廠,荒地開墾成良田。張士良、張黃新父子是那個激情燃燒年代的見證者和參與者。1971年,為適應開發建設需要,五七良種磚瓦廠成立,張黃新成為廠里的技術員,一直在這個崗位干到退休。“無論是當時的地標建筑老禮堂,還是民居、學校、工廠,島上建設用的一磚一瓦都是我們自己燒的?!彼粺o驕傲地說。退休后,張黃新承包了土地,在老伴開的雜貨店幫忙,日子忙忙碌碌十分充實?!白畲蟮倪z憾是父親退休后沒兩年就病逝了,沒能看到開發建設后的啟隆。”張黃新告訴記者,其實十幾年前自己在啟東城區買了房子,但還是覺得住在島上最舒服。
第三代“守島人”
小島變化翻天覆地
這些天,短劇《歸檔重來之90年代》正在線上熱播,這也讓第三代“守島人”張愛華感慨萬千。這部短劇的主要取景地是啟隆鎮,反映的就是張愛華年輕時的生活場景。開車沿永興路一直向南,張愛華指著路邊的大片農田告訴記者,那里曾是長江。1997年,還是高中生的他經歷了終生難忘的強臺風搶險,他和大家一起把村民轉移到現在的興隆社區所在地。也就是那一次,他堅定了留下來建設家鄉的決心。
出生、成長在啟隆的張愛華,高中畢業就留在島上工作,他做過農場文員、當過村大隊長助理、做過會計、承包過地、當過社區支部書記、現在又成為啟隆鎮資源開發管理有限公司的負責人,啟隆鎮的角角落落他都很熟悉。2008年,為帶動鄉親們共同富裕,張愛華在東望沙承包了1000多畝地種植水稻和小麥,他積極尋求銷路,并因此獲評啟東市首批優秀農民經紀人。
現在,啟隆作為崇明世界級生態島的重要組成部分,正在傾力打造令人向往的生態區、?度假區和宜居區,“星空綠島”知名度逐漸打響。張愛華目前正忙著更好地盤活鎮上資源,發揮更大效益?!斑@兩年,鎮上的文旅項目越來越多,轉型的步伐越走越堅定?!睆垚廴A說,這些年,啟隆因環境優美出圈,成為不少影視劇的取景地,成為長三角短途游目的地之一。
新時代“守島人”
年輕視角打造網紅
2023年,“00后”張量凱從英國伯明翰大學經濟管理專業畢業,他做了一個讓不少同學、朋友大吃一驚的決定——返回小島開了一家名為Sandy的咖啡館。崇明島上,上海市崇明區、啟東市啟隆鎮、海門區海永鎮三地交融。Sandy正是“三地”的諧音。張量凱說,在考慮創業項目的時候,他發現鎮上有不少上海人在此生活、工作,上海是全球知名的咖啡消費大市,開一家有品質的咖啡館,一定能引流。經過半年多的運營,Sandy咖啡已經成為鎮上小有名氣的網紅打卡地,深受鎮上居民、旅客的歡迎。張量凱建設家鄉的腳步沒有因此而放緩。
利用自己在國外所學專業,張量凱和啟隆鎮本土企業家徐健對接,開啟了Sandy星宿項目。這是一個計劃總投資2000萬元的文旅項目,以鳥語花香、田園共享為主題,結合當地人文自然景觀和生態環境資源打造特色星空民宿+草坪露營,預計年接待住宿游客1萬人次。一期投資1000萬元。項目總占地100畝,建設的10幢裝配式民宿和2幢特色餐飲中心已基本完工,將于國慶前后正式運營,預計年接待住宿游客1萬人次。
半世紀風雨,四代人接力。從茫?;臑┑叫强站G島,啟隆鎮在半個世紀里發生了巨大變化。這片土地上,從來不缺少奮楫爭先的精氣神。從張士良、張黃新、張愛華到張量凱,一代代開拓者、奉獻者、奮進者用腳步丈量土地,用雙手改變小鎮面貌。正如張量凱所說的,“與老一輩相比,我們的生活環境大大改善,但是‘守島精神’永遠不會變,我們也有信心要把家鄉建設得越來越好”。
(記者 袁曉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