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10-18
10:21
來源
南通日報
黨建帶工建是加強和改進黨對工會工作的領導、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和群眾基礎的有力抓手。近年來,南通市積極順應非公有制企業快速發展的大勢,堅持黨建領航、重點突破、作用發揮,奮力打造全省黨建帶工建重要增長極。
一、堅持系統謀劃、建強機制,推動黨建引領同向同行
一是完善工作格局。推動黨建帶工建納入全市黨建總體布局,把工會組織建設作為重要指標納入黨建考核,作為基層黨建工作示范點培育的重要內容。實施黨建帶工建“三同步”行動,真正把黨的意圖轉化為基層治理的實際舉措。二是構建共建體系。聯合市委組織部等制定出臺《“黨建帶群建,群團共建”行動方案》,積極構建“四帶八共”工作機制,主動將工會活動陣地打造、創新項目實施、干部隊伍建設等要素與黨建工作深入融合。連續多年組織開展“夏月活力季”等主題活動百余項。三是強化工作機制。會同市委組織部建立定期研判分析制度,在全省率先聯合出臺《關于推進全市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帶工建“六帶六化”建設的意見》,開展“三亮三比”市級示范單位建設活動,50余家(次)非公企業先后榮獲“三創爭兩提升”省、市級示范單位稱號。
二、堅持協同聯動、融合聚力,推動重點突破走深走實
一是共推黨工組織覆蓋。堅持融合理念,打造出行業黨委引領、主管部門主抓、行業協會落實、龍頭企業推進的建會入會模式。大力推進“三組聯建”行動,堅持“區域化黨建”帶動“區域化工建”,推進黨建片區+社會治理網格+園區、商圈、樓宇等工會組建機制,不斷增強“兩企三新”黨工組織凝聚力和戰斗力。全市8000余家有黨員的非公企業全部實現黨工組織覆蓋,上下貫通、左右聯動的黨工組織網絡體系初具規模。二是共推黨工干部選配。完善黨工組織和企業決策層“雙向進入、交叉任職”制度,全市規模以上非公企業黨工組織負責人“一肩挑”比例達90%。建立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質黨員“雙培養”制度,全市近五年推薦一線技術能手、勞模工匠千余人加入黨組織。三是共推黨工陣地建設。堅持線上線下結合,盤活陣地資源。線下以村(社區)、工業集中區(開發園區)黨群服務中心為依托,打造黨工組織服務黨員、職工的綜合平臺。線上發揮融媒體平臺優勢,用好“江海先鋒黨群號角”微信視頻號,設立黨工工作欄目,共同構建宣傳政策、交流經驗、服務基層的信息平臺。
三、堅持凝聚職工、助推發展,推動作用發揮見行見效
一是為中心發展助力。圍繞落實“四個走在前”“四個新”“4+1”等重大任務目標要求,廣泛深入開展重點工程勞動競賽、企業創新升級競賽、示范性職業技能競賽,參賽職工近百萬人次,選拔認定市級以上職工優秀技術創新成果300余項。貫徹“雙統籌”“雙勝利”要求,實施惠工助企八大行動,落實小微企業工會經費全額返還政策,促進小微企業輕裝上陣,復工復產。二是為職工成長賦能。堅持黨建、工建、產改一體化推進,成立產改研究院、“江海工匠”學院,不斷深化以紡織、建筑行業為引領、以六大千億產業集群為關鍵的產改試點工作,培育各類試點單位近千家,覆蓋職工120余萬人,推動建立有理想守信念、懂技術會創新、敢擔當講奉獻的產業工人隊伍。持續深化“黨員+勞?!彪p領航模式,推薦優秀產業工人擔任各級黨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選拔具有較強參政議政能力的產業工人在群團組織兼掛職,努力實現廣大職工政治素質、業務能力“雙提升”。三是為和諧社會添彩。推動企業民主管理工作納入依法治市、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深入開展集體協商春(秋)季集中要約行動,建立健全勞動爭議聯動調處工作機制,持續開展職工隊伍穩定風險隱患排查化解,切實維護勞動領域政治安全。注重完善長效幫扶機制,創新打造工會線上服務“通工惠”平臺,開展“職等你來”云招聘活動,常態化開展公益基層行活動,推動共享改革發展成果,不斷提升職工幸福指數。
(施偉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