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來,很多人都向往“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愛情。在海門區正余鎮橋閘村27組,年過七旬的退伍老兵王樹生十年如一日默默無聞地照顧癱瘓的老伴,他用責任和擔當書寫了一段感人的故事,更詮釋了婚姻的真諦——相濡以沫,這也成為左鄰右舍口口相傳的佳話。
走進王樹生家,只見庭院里綠意盎然、整潔有序,門前地里種上了蘿卜、雞毛菜等,顯得生機勃勃。每天清晨,王樹生就忙碌了起來,自己洗漱完畢后,熬好稀粥,備上幾樣可口的小菜,然后開始給癱瘓在床的老伴穿衣、刷牙、洗臉、梳頭、喂飯。料理好她的日常起居后,王樹生還要去田里干些農活。天氣好的話,早晚用輪椅推著老伴四處轉轉,這樣日復一日地忙碌,不知不覺竟延續了3650多個日夜。
1971年1月,王樹生應征入伍,因表現突出,1975年7月入黨,1976年3月,退役返鄉。隨后,他與趙正芳結為夫妻,婚后王樹生一直在外務工,夫妻二人育有兩個兒子。趙正芳在家一邊照顧幼兒與老人,一邊耕種責任田,一家人雖不富裕,但也其樂融融。兒子相繼成家后都去了北京發展,王樹生夫婦留守老家,開始安享晚年生活。
2014年上半年,老伴突感不適,王樹生連忙帶她到醫院檢查,檢測結果為重度胰腺炎,當即就安排了住院,老伴卻一連昏迷了10多天。雖輾轉多個醫院,但老伴病情不見好轉,又因持續發熱導致神經損傷,不但癱瘓在床,而且失去了語言交流能力,生活更無法自理。
老伴住院期間,王樹生為更好地照顧她,專門向康復醫生學習按摩、推拿、營養搭配等康復技巧,從此,按摩、推拿成了他每天早晚的“必修課”。他又細心地詢問主治醫生,有哪些營養品和食物可以吃,每天變著花樣增加營養,每頓飯做好后一勺一勺喂給老伴吃。
“你們放心在外創業吧,不用擔心家里?!崩习槌鲈汉螅鯓渖幌虢o兒子、兒媳們添麻煩,什么都自己扛著。從此,王樹生包攬了家里所有的活,每天清晨很早起床,從幫老伴穿衣、梳頭、洗臉到喂飯、喂水……他的動作逐漸變得嫻熟。盡管如此,仍難免會遇到老伴大小便失禁將床上和身上弄臟的情況,給老伴擦身、換洗衣服、換洗被褥,他從未嫌棄過。晚上,當別人早已進入夢鄉的時候,王樹生還在忙活著收拾家務。這些年來,他幾乎沒睡過一次安穩覺,每夜都要起來好幾回,反復觀察老伴是否睡得踏實安穩。
“一日夫妻百日恩,自己的妻子肯定得對她負責到底。”照顧無法自理、又無法用語言交流的病人,煩瑣而枯燥,但王樹生的信念無比堅定。他深知老伴早年就是個愛干凈的人,所以除了打理一日三餐外,他還要定期幫老伴擦洗身子。為避免老伴長時間躺在床上長褥瘡,王樹生每隔兩三個小時就要幫她翻身按摩一次。長期照顧病妻的過程中,他漸漸地學會了很多護理知識。在他的精心料理下,老伴病情平穩,多年來從未生過褥瘡,家里也收拾得干干凈凈,沒有一絲異味。
但凡村里有志愿服務活動,大家都勸王樹生不要參加,他卻說:“我既是一名共產黨員,又是一名退伍老兵,應該帶頭參與,發揮模范作用?!蓖鯓渖膬鹤邮谴謇锏脑谕饽苋?,受父親熏陶多年,致富不忘鄉親,不僅帶動本村村民在外就業,而且積極支持村里的公益事業,情系困難家庭。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王樹生的精心照顧下,老伴病情終于有所好轉。面對左鄰右舍的稱贊,王樹生的話擲地有聲,贏得了村民們的一致好評;他用最樸實的言行與行動詮釋家庭的真諦,這不僅是一種責任,更是一份愛的承諾。
(記者黃天玲 通訊員俞小惠 張陸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