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12-11
17:02
來源
南通發布
10日上午,城中小學二(3)班樂知中隊的孩子們走進濠河畔的南通藍印花布博物館。孩子們圍在南通藍印花布博物館副館長、南通藍印非遺傳承人倪沈鍵身邊,好奇地詢問藍印花布相關問題。“藍印花布為什么是藍色的?”“以前的人為什么要發明藍印花布?”孩子們在這里不僅了解了藍印花布的制作技藝,還與97歲高齡傳承人管惠芳、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吳元新、南通藍印花布博物館館長傳承人吳靈姝開心合影,齊聲喊出“我是城中娃兒,百年非遺我傳承”的口號,展現出對非遺傳承的熱情。
去年開始,城中小學二(3)班樂知中隊便有序開展“非遺+美育”第二課堂活動。孩子們在不同季節深入體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于傳統文化的滋養中提升審美情趣,增強民族自豪感。今年春節期間,孩子們結伴走進“萬象更新”2024南通燈彩藝術展,欣賞具有南通本土特色的燈彩作品。燈彩工藝大師、非遺傳人向他們介紹了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燈彩的歷史、工藝及吉祥寓意,讓孩子們感受到傳統燈彩藝術的獨特魅力。
暑期,孩子們手拉手走進百年江蘇工院,參觀學習張謇職教思想陳列館、沈壽刺繡傳習館、南通色織土布技藝館等。仿真繡非遺傳承人張蕾為孩子們講述沈壽的故事,大家一起體驗非遺刺繡的魅力,在實踐中深入了解傳統文化。今年秋天,在美術老師的帶領下,孩子們玩起剪紙游戲,讓這一有著深厚歷史文化價值和藝術價值、在民間傳承多年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在班級中煥發生機。通過剪紙活動,孩子們鍛煉了動手能力,對傳統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班主任韓亞男表示:“非遺像是一把神奇的鑰匙,為孩子們打開了通往傳統文化寶藏的大門。通過‘非遺+美育’第二課堂活動,孩子們親身觸摸非物質文化遺產,聽非遺傳承人講述故事和歷史,在傳統文化的滋養中不斷成長?!背侵行W二(3)班樂知中隊的“非遺 + 美育”第二課堂伴隨時光流轉,歷經四季精彩更迭,為孩子們鑄就了一條底蘊深厚且充滿活力的非遺美育成長之路。這一系列活動不僅豐富了孩子們的課余生活,更在他們心中種下了非遺傳承的種子,為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貢獻了力量。
(記者朱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