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12-13
10:08
來源
南通日報
12月6日至7日,2024全國“村舞”賦能鄉村振興案例交流暨“舞在鄉村·悅動時代”長三角地區“村舞”展演在海安舉辦。
“前兩年中國文化館協會廣場舞委員會、江蘇省群眾文化學會舞蹈專業委員會兩大平臺落戶南通,年初‘村舞’賦能鄉村振興研究項目在南通開題?!蔽幕吐糜尾咳珖参幕l展中心總工程師、中國文化館協會副理事長趙保穎說,這次長三角地區的展演活動放在海安,充分說明具有南通特色的“村舞”,已經從課題項目轉化為實踐成果。
舞動長三角,相會譚港村
6日下午,海安高新區胡集街道譚港村東廣場,一場“村舞”接力比拼正在舉行。
活動以海安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選送、海安市文化藝術中心演出的舞蹈《打起花鼓迎嘉賓》拉開序幕。
鄉音報幕、村干代言,來自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等地13支“村舞”隊輪番上演,演繹一曲曲鄉村振興之歌。
節拍歡快、舞姿曼妙?!磅庺~打挺,老百姓翻身致富,魚躍龍門‘游’出一條共富之路?!眮碜哉憬牧执宓摹按逦琛薄鄂幮旋堄啊穼數劐\鯉養殖產業和拼字龍舞巧妙結合,營造“潭中魚可百許頭”的意境,展示“游”出來的共富路;安徽“村舞”《黃梅悠悠》融入“戲曲舞蹈”,從好聽變得更加好看。
此次活動,南通共有5支“村舞”隊參加,分別為海安市大公鎮于壩村的《梨鄉花芬芳》、海安高新區胡集街道譚港村的《稻花飄香》、如東縣新店鎮虹橋村的《黨旗飄揚的方向》、啟東市匯龍鎮東郊村的《好收成》、通州區石港鎮睹史院村的《荷花盤子舞》。
“村舞”深受群眾喜歡。這天譚港村準備了440張凳子,結果來觀看的群眾圍滿了舞臺,足足有1000多人。
活動最后,來自各地的“村舞”演員,在《幸福節拍》的旋律中,同跳一支“村舞”,氣氛熱烈、場面壯觀。譚港村群樂文藝演出隊的編導陳時林說:“在家門口看到這么精彩的節目很感榮幸,這對我們提高‘村舞’的品位很有幫助?!?/p>
“村舞”的海安實踐
身披紗衣舞裙,輕盈雅淡地輕踮腳尖、彎動腰肢,像一朵朵潔白清純的梨花,從舞臺向觀眾徐徐走來。大公鎮于壩村是“海安脆梨”地理標志主產地,“梨”文化遠近聞名,“村舞”《梨鄉花芬芳》把梨鄉人的情感搬上了舞臺?!按迕窀涣?,對精神生活也有了新的追求?!庇趬未妩h總支書記楊勇說,村舞蹈隊共有28名隊員,由非遺傳承人、小學老師、村居民組成,村里建有小型演出廳、“村舞”小游園,每晚都有村民自發來此排練舞蹈、開展健身活動,“梨”已經成為編排節目的重要元素。
譚港村常住人口有7000多人,“為讓群眾就近享受文化服務,村里建了3座百姓大舞臺,4萬平方米的文體公園。村里兩支40多人的文藝演出隊伍,10多年來,自編自導自演節目130多個。村里做到周周有培訓、月月有演出。在這里,村民跳‘村舞’有陣地、有氛圍,看文藝演出已經成為習慣?!贝妩h總支書記夏彬介紹,當天他們演出的《稻花飄香》展示了村民勞作的場景和豐收的喜悅。
海安10個區鎮及231個村和社區都建有設施齊全的文化陣地。近年來,該市緊緊圍繞“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這一目標,挖掘具有鄉村特色的場景,組織編創舞蹈類《耕?!贰稇c豐收》等展現海安鄉村生活和文化的舞蹈精品10多件。同時,盤活鄉村文化資源,遴選優質“村舞”作品編入全年“萬里千家”惠民文藝演出、四季村晚和“歡樂大舞臺”送戲下鄉中,讓群眾成為“村舞”主角。
在推進“村舞”賦能鄉村振興的過程中,海安注重文化傳承與創新,通過推進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提升“村舞”文化底蘊。目前,海安有海安花鼓、海安龍舞等12項傳統舞蹈被列入非遺名錄。
南通案例全國獲好評
今年7月,文化和旅游部全國公共文化發展中心面向全國啟動了“村舞”賦能鄉村振興案例征集活動。共收到來自2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文化(群藝)館報送的案例66件。在2024全國“村舞”賦能鄉村振興案例交流會上,來自江蘇南通、陜西咸陽、重慶北碚、山東榮成、廣西北海、河南汝州、廣東深圳坪山等9個一等案例單位代表進行了交流。
南通“村舞”案例得到好評。其不僅立足江海文化特色,充分吸納海安龍舞、如皋倒花籃等傳統舞蹈,還積極融合爵士、街舞等現代舞元素,涌現出《海上迪斯科》《海安花鼓》等一批具有時代精神、文化內涵、審美品位的優秀作品。同時,“村舞”在豐富文化生活、促進農民致富、拉動農村消費等推動鄉村振興方面扮演了媒介的角色。作為本次展演活動的亮點之一,“村舞”非遺市集——第十一屆南通非遺集市同步開展,集中展示了60項南通傳統技藝類、傳統美術類、傳統醫藥類、食品釀制類等非遺項目。
“村舞”是人人可以參與、人人可以體驗、人人可以有獲得感的一個群眾性文化活動。國家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務專家委員會委員、文化館發展研究院學術委員金武剛說,“村舞”將成為下一個農村文化生活的風口。
(記者 趙勇進 通訊員 朱琳 徐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