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01-07
14:42
來源
南通日報
近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規范地方政府和企業行為。與2024年7月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的意見相比,措辭由“防止”變成了“綜合整治”。從中不難看出,政府層面對這些破壞市場秩序、傷害行業發展的“內卷式”競爭,已經到了忍無可忍、不得不治的地步。
從媒體報道來看,“內卷式”競爭帶來的不是行業的創新生態、員工的收入增長,而是產能過剩、資源浪費等問題。其中最典型的一個表現是,持續卷價格、縮利潤,使得一些企業舉步維艱。以新能源汽車行業為例,價格戰引致的車企連年巨額虧損,令人觸目驚心。這種“內卷式”競爭現象的背后,看似是給消費者帶來了更低價格的超值體驗,實則是企業在這種環境下,不得已而為之的以犧牲產品品質和服務質量為代價的“自殺式”行為。本質上是在殺雞取卵,最終受害的還是廣大群眾,影響的則是整個中國汽車行業的健康發展和可持續發展。
為什么“內卷式”競爭會普遍存在于各行各業?行業人士分析認為有三個方面:一是產品的同質化競爭嚴重。地方長期存在“擴大產能、化解產能、產能繼續擴張”的治理難題,導致眾多企業在相同領域內重復建設,缺乏差異化競爭優勢,造成產能相對過剩問題。二是地區制造的“政策洼地”。地方政府容易忽視本地產業稟賦基礎,而對中央政策重點支持的新興產業“一哄而上”,引起地區間不良競爭。三是國內國際兩個市場需求側與供給側之間嚴重不匹配的結構性矛盾。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拔河博弈”日趨激烈,存在地區經濟結構、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結構等不同程度失衡的結構性矛盾。
盡管近期各地行業協會紛紛呼吁企業要共同應對“內卷式”競爭,強化行業自律。但“內卷式”競爭就如同一個生態圈,每個環節都相互關聯,僅靠行業自律,不可能從根上根治。為此,政府必須主動作為,用好市場化、法治化手段,與社會各方聯合會診、把脈治療,方能藥到病除。
樹立長期主義理念。優化科技創新資金配置結構和方向,提高基礎科研資金長期投入的強度。開展新型資本、無形資本和設備質量投資,推進制造業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和綠色化發展。培植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創新基因,促進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鏈和人才鏈的深度融合,構建大中小企業無邊界協作的新生態。
挖掘新的市場需求。一方面,激活國內市場潛能。構建全民基本保障體系,大力發展生活性服務業和生產性服務業,以創造新的就業、新的消費場景和新的消費需求帶動有效供給。另一方面,開拓國際市場。開拓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成員國、“一帶一路”合作伙伴等新興市場,支持企業“抱團出海”和發展外貿新業態新模式,推動重點貿易活動提檔升級。
深化體制機制改革。重點支持處于產業鏈前端的科技創新環節。加強公平競爭審查的剛性約束,給予外資服務機構國民待遇,使更多企業把精力轉向新技術、新產品、新場景大規模應用等長期主義行為之上。增加激活市場需求的擴大型產業政策,吸引更多社會資本參與創業投資。
(朱志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