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01-13
10:51
來源
南通日報
“‘讓委屈和煩惱遠離每一個孩子,讓孩子心里灑滿陽光’,是我們‘知心奶奶’這么多年來一直沒變的追求?!?日下午,位于崇川區學田街道紫荊花社區二樓的“知心奶奶”談心室里,陽光正好,照在“知心奶奶”蔡松英翻開的一本本談心記錄上。
這半個月,被授予“全國離退休干部先進集體”稱號、與通大學生聯合開展的“七彩周末課堂”項目獲得江蘇省志愿服務項目大賽二等獎,接踵而來的榮譽并不會打亂“知心奶奶”們的計劃,“周末值班,馬上放寒假了還有‘繽紛冬日’,要組織孩子們活動。”
一只信箱,撬動愛心齒輪
“知心奶奶”的故事,始于2002年。這一年9月,通師二附離休教師、抗美援朝志愿軍老戰士顏怡,在自己居住的學田苑掛出信箱,表示愿意傾聽孩子們的悄悄話,幫他們排憂解愁,并保守秘密。很快,信箱就收到十多封信件。
父母離異后父親不肯給撫養費,讓年幼的小黃和母親二人生活異常艱難。收到求助信后,顏怡第一時間找到小黃,不僅幫他追回撫養費,還為母子倆尋找離學校較近的出租房。一次次的關心探望,幫助小黃走出了困境,順利完成學業。
顏老師幫助青少年的故事不脛而走,越來越多的青少年和家長帶著煩惱和困惑上門,尋求幫助。
愛心的齒輪從此開始轉動。
蔡松英、葛暉暵、陸恒仲……越來越多的老同志受到感召,加入這項事業。2003年11月,在街道社區的支持下,“知心奶奶”正式“成團出道”,8名熱心志愿服務的老人作為第一批成員,在街道各個社區掛出信箱,開通20多部熱線電話,發出2000多份公開信……開啟了“關愛青少年健康成長”的時光旅程。
“‘知心奶奶’談心室,最開始就在通師三附旁邊的居民樓下,一個不到8平方米的車庫里?!薄爸哪棠獭比后w負責人蔡松英回憶說,在那個與社區警務室合用的小屋里,志愿者們雙休日輪流值班,為孩子們輔導功課、促膝談心,架起孩子、家長和老師溝通的橋梁,“我們成了孩子們的忘年交、好朋友,也成了家長們科學育兒的良師益友。”
堅守20余年,變與不變
隨著隊伍壯大,“奶奶”們把目光投向慈善公益事業,向社會傳遞公益正能量。2006年,在“知心奶奶”倡議下,街道設立了“小太陽成長基金”,資助困難學生?!爸哪棠獭比后w獲得南通市第28次文明新風典型的1000元獎金,成為基金的第一筆捐款。2014年起,顏怡每年都向基金捐款1萬元。奶奶們不但自己捐款,還呼吁愛心人士慷慨解囊,共募集48萬余元善款,資助貧困學生900余人次。
回想這20多年,蔡松英直言也有差點放棄的時候,“2007年,最開始的8個人生病的、家里走不開的,只剩我一個人撐了三個月。”蔡松英說,幸好有街道社區的支持,也不斷有新志愿者加入,“現在我們的團隊有40個人,其中24名是黨員,平均年齡70多歲了;談心室也搬到了社區二樓,還有少兒圖書室、電子閱覽室,更好滿足孩子們快樂成長的需要。”
“人員、場地常有變動,不變的是我們‘關愛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宗旨?!辈趟捎⒄f,桌上36本談心記錄,就是最好的證明,“每個孩子的姓名、電話、監護人、基本情況、每一點進步,里面全是我們關愛青少年的痕跡。”
據統計,“知心奶奶”群體已累計提供愛心服務7萬余人次,幫助上千名孩子走出困境,重點結對幫扶的313名孩子中,12人獲評“江蘇美德少年”等榮譽稱號,40多人考取大中院校,還有10多人在大學里獲得獎學金。
“知心奶奶”群體也先后獲評50項市級及以上榮譽稱號,涌現出1名“中國好人”、2名“江蘇好人”、9名“崇川好人”,12人獲得團中央青年志愿者協會頒發的“優秀志愿者”榮譽證書。
關心下一代,亦有傳承
大愛無聲,接力傳承。
“知心奶奶”群體不僅自己參與志愿服務,更帶動、影響、培養了一批志愿者團隊。最近獲獎的“七彩周末課堂”志愿服務項目,就是由“知心奶奶”群體聯合南通大學教育科學學院的研究生共同開展的。
2012年,“奶奶”們發現,隨父母進城生活的孩子中,有一些難以融入集體,容易產生心理問題,便聯合通大學生啟動了“七彩周末課堂”項目:每周六向轄區內留守兒童、進城務工人員子女提供學業輔導、心理撫慰、親情陪伴,幫助孩子們健康成長。隨著項目的推進,服務對象逐漸延伸到轄區所有青少年,服務內容也由文化輔導拓展到人生向導、家教指導等,幫助家長和孩子釋疑解惑、重拾信心。
“我們每年招募32名志愿者納入社區志愿者注冊登記,‘老+少’組合推動項目?!辈趟捎⒄f,12年來開課700余堂,近3萬人次受益,也為大學生提供了充分的社會實踐機會,可謂一舉多得。
他們引導長期熱心公益事業的老黨員沈雪珍,建起了益耆樂互助養老服務社,七年來服務社區60歲以上獨居、空巢老人2萬多人次,2021年被評為4A級社會組織;他們組織轄區志愿者走進高校,開辦“知心奶奶談心屋”“楊奶奶工作站”,設立“新生代職工心理疏導室”,幫助大學生走好人生第一步的同時,也引導學生們在參與志愿服務中增強社會責任感……
“雖已退休,還不算老;尚能奉獻社會,夕陽正好!”這是81歲的蔡松英寫在工作日記扉頁上的話。她說,這是自己作為一名老黨員的自覺追求,也是“知心奶奶”的共同心聲,“我們要把愛的火種持續傳遞下去,讓‘知心奶奶’這個品牌歷久彌新?!?/p>
(記者 何家玉 沈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