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01-17
11:17
來源
南通日報
近日,《咬文嚼字》編輯部發布了“2024年十大語文差錯”。其中提到“制高點”誤為“至高點”,“電光石火”誤為“電光火石”等等?!兑慕雷帧分骶幈硎荆罢Z文差錯”代表著社會語文生活的記憶符號,在一定程度上,能折射出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作為文化的基礎要素和鮮明標志,語言文字是文化傳承、發展、繁榮的重要載體。漢語言文字博大精深,一字之差往往謬以千里。猶記得,中小學語文考試題目中,有一項“保留節目”就是改錯。要改錯就得挑出錯誤并知道正確用法。其實,只要稍加留意,現實生活中錯用字詞的現象并不罕見。盡管我們絕大多數人已經離開學校,不再上語文課,也沒有老師再給出改錯的練習題,但每個人都肩負著正確、規范地使用漢語的責任,仍需要多些“咬文嚼字”的嚴謹精神。一字不肯放松,一詞不肯含糊:這是對母語的敬畏,對文字的敬畏,更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敬畏。通過對這些常見錯誤的羅列與糾偏,我們也在增強自己的語言能力,提高表達素養。
在當今信息快速傳播的時代,語言的規范性與準確性在思維與表達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規范準確地使用語言文字,對于溝通交流、表達認知、傳承文化都有極其重要的意義。盡管如此,卻總有人認為,寫幾個錯別字是細枝末節、無關緊要;用錯標點是小題大做、吹毛求疵;詞不達意是不拘一格、個性時尚。殊不知,在碎片化閱讀時代,遣詞用字不規范不僅會增加信息的接收難度,造成誤解,還會削弱發布內容的權威性與公信力,更不利于文字表達的規范性和長遠發展。從這個角度看,發布年度“十大語文差錯”,不僅是一堂語文大講堂,更是通過“集中糾錯”的方式向社會普及規范運用文字的常識、激發國人規范運用文字的意識,具有極大的正向價值。調查顯示,凡是《咬文嚼字》列入年度“十大語文差錯”的條目,后來出現頻率都有大幅降低。
在智能閱讀時代,新概念、新用語井噴式涌現,也伴隨著諸多語文差錯亂象。然而很多時候,網絡新詞的風頭無兩只是暫時的,真正擁有生命力的語言總會在時間的沉淀下大浪淘沙。作為一種表達方式,語言文字當然可以有個性、有創新,但必須把握好“度”。善待語言,也是善待文化。減少語文差錯,優化語文生態,絕非一朝一夕、一人一事之功。文化教育部門要切實“把好關”,對于無意識的錯誤表述,積極引導、不斷督促、努力糾偏,對刻意歪曲漢字的形、音、義,甚至是發布違背公序良俗的信息,則需要及時叫停甚至整治,更好地守護風清氣正的語言文字空間。媒體應擔起“榜樣”重任,以專業態度對待文字,為社會樹立語言文字規范的標桿,不能為了搶流量、博眼球就隨心所欲亂用字詞。學校要強化語文實踐課程,培養學生母語運用的敏感度與精準度,從娃娃抓起,夯實語文根基。我們在日常交流、發言、書寫中也應時刻留心,不要丟了“查字典”的習慣,對拿不準的詞匯隨手查一下,“較較真兒”,以敬畏之心對待我們的母語。
橫豎撇捺有乾坤,一筆一畫著華章。對于錯用的字詞不能熟視無睹,“咬文嚼字”也不是小題大做,而是一場守護母語生態的“接力賽”?!笆笳Z文差錯”的發布,不應只是一年一度的短暫關注,更應成為全社會反思語文運用的契機。只有這樣,語言文字才能在規范化的道路上行穩致遠,助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煥發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
(劉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