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01-17
11:23
來源
南通日報
邁開雙腿走千家,帶著溫暖訪萬戶。剛剛過去的一年,南通市退役軍人事務系統廣泛開展“訪服役有功勛、生活有困難、身體有疾病、思想有情緒的服務對象;送政策咨詢、送困難幫扶、送就業扶持、送健康服務”的“四訪四送”和“致敬戰斗功臣致敬烈士遺屬”(以下簡稱“雙致敬”)活動,用真情實事積極回應軍人家屬、退役軍人、烈士遺屬的所需所盼。全市走訪慰問了11200多名軍人家屬、退役軍人等優撫對象,幫助1500多人排憂解難,提升了優撫對象的尊崇感、獲得感和幸福感。
“送幫扶,化解燃眉之急”“微心愿,營造溫馨港灣”“再就業,端穩手中‘飯碗’”“雙致敬,彰顯尊崇優待”“護健康,傳遞惠軍溫情”“守好家,解決后顧之憂”,近日,《南通日報》以整版篇幅講述了我市關愛軍人家屬、退役軍人的一個個感人故事,在江海大地上譜寫了一曲又一曲雙擁樂章。
做好雙擁工作,職能部門首當其沖、責無旁貸,但又不僅僅是哪個部門、哪個單位的事,需要上下一致、整體聯動,在全社會形成擁軍優屬、擁政愛民的良好風氣。南通多次被評為全國雙擁模范城,與黨委政府一如既往重視、與全市上下步調一致同心密不可分。
雙擁是個“歲歲年年話相似”的老話題,也是個“年年歲歲話不同”的新話題。說老,是因為這是江海大地的光榮傳統,是固本強基的傳家寶。所謂人民軍隊,軍人來自人民、服務于人民,“一顆紅星頭上戴,五星紅旗掛兩邊”,軍民是無法分割的命運共同體。軍愛民,民擁軍。民擁軍則軍隊強,軍隊強則國家強。軍隊是民族的脊梁、國家的中堅。說新,是因為和平年代、改革開放年代,雙擁面臨不少新情況新問題新挑戰,需要與時俱進,有新思維新對策新辦法。雙擁工作不是權宜之計,不是戰爭來了,才想起軍隊;不是到了年底節前才想起雙擁;也不是到了搶險救災時才想起軍人。“發展才是硬道理”,要發展的不僅僅是經濟,也包括雙擁工作在內的社會各方面的發展。雙擁工作看似與經濟發展關系不大,但離開了雙擁,社會發展難以平衡,經濟發展難以風光。雙擁看似不出黃金,但可以產出比黃金更金貴的東西。戰爭年代早就有“軍隊向前進、生產長一寸”之說,改革開放時代更是軍民同心、其利斷金。
雙擁工作也不是應景之策。年終歲尾要掀起擁軍優屬、擁政愛民的熱潮,但切忌“三分鐘熱度”。雙擁既要有儀式感,有一定的宣傳聲勢,更要注重腳踏實地的工作。給退役軍人發優待證、“光榮人家”牌,是需要的。但有儀式感,不是搞形式主義、花架子。雙擁工作不是比誰的調門高,誰的鑼鼓響,誰的標語口號多,比的是實事實干,比的是實績?!罢媲閷嵤?,讓尊崇感幸福感獲得感成色更足”,這“三感”來自好政策,來自真心實意,來自細致入微的關懷和照顧。雙擁不信“馬太效應”,不能用“點”的光亮掩蓋“面”的不足。雙擁既要做好“應景”文章,更要做好“持久”文章,持之以恒、久久為功。這就要求,在領導心目中有雙擁的地位,在發展規劃中有雙擁的安排,在發展過程中有雙擁的投入,在發展效果中有雙擁的考核。
一句話,做好雙擁工作永遠在路上,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李昌森)